16世纪的划桨奴隶,是地中海上最悲惨的一批人!经常被活活累死

2022-08-17     正卫说生活

原标题:16世纪的划桨奴隶,是地中海上最悲惨的一批人!经常被活活累死

引言

自古埃及时代起,地中海沿岸的诸多民族就开始使用桨帆船运输、贸易和作战了,而直到17、18世纪后,地中海上仍然可以看到桨帆船忙碌的身影,可以说其使用历史非常久远。

桨帆船不同于帆船,它的动力除了帆布以外,主要就是靠船上携带的划桨手来推动了,这使得它即使是在

无风的环境下仍然能够行驶自如快速机动,因此各种桨帆船在地中海、黑海和红海等封闭海域内非常受欢迎。

不过因为桨帆船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划桨手,这就使得桨帆船的速度受制于划桨手的人数,最初桨帆船上的划桨手是一人划一支桨,但为了提速,逐渐出现了2、3人,乃至于5人、8人划一支桨。

一般来说,划桨手的数量越多,则桨帆船的速度越快,所以为了获得高速,一些中型桨帆船上常常载有数百名划桨手,普通一点的小型桨帆船上也会有几十个划桨手,而古希腊时期地中海上就已经有了一列桨、二列桨,

乃至于十列桨、十六列桨

这样的巨型多层桨帆船,上面载有4000名划桨手!

但一昧的为桨帆船增加划桨手也不是件好事,因为船上携带着如此大量的划桨手,使得桨帆船对食物和饮水的消耗量远超一般帆船,而为了携带足够的食物和饮水,势必又会挤压船只的载货量,同时划桨手也需要空间休息和工作,这又挤压了货舱。桨帆船为了满足船员的物资消耗,需要

沿海岸行驶获得补给才行

,因此桨帆船的总体成本并不低。

大多数桨帆船除了少量最专业的战船外,其实更多的是商船和战船两用型,因为古代的船只不像现代这么分工明确,当时的桨帆船上只要船头安装有撞角(用于撞击敌船的金属冲角)、载有战士,那就是妥妥地战船了(桨帆船作战方式以撞击和接舷战为主)。

这样桨帆船在有战事的时候可以作为战船使用,没战事的时候还能运运货。

从青铜时代到大航海时代的这漫长时间里,爆发于地中海里的繁多海战中,从未少过各种桨帆船参与的身影,无数勇猛地战士乘坐着桨帆船互相英勇冲杀,将敌船送入海底。

而与船上英勇拼杀的战士相比,桨帆船上的划桨手就是最“苦逼”的存在了!人人都说他们干的是最艰苦的工作。

自桨帆船诞生之初,划桨手这个职业就被所有人惧怕,因为这项工作实在太艰苦、太劳累了,不到万不得已实在没工作干,穷到了直打哆嗦的状态,或是因为战争需要,迫不得已出人出力,真就没人愿意到桨帆船上干划桨手,要知道长久以来划桨手只有以下几大来源,分别是贫民、战俘、奴隶和罪犯。

除了贫民以外,后边的三个选项其实都能用奴隶一词来代替,而在古代,划桨奴隶从来都是最悲惨的一类人!

与牲口无异。

16世纪以前,地中海桨帆船上的划桨手群体中还有不小比例的贫穷自由人,他们是职业桨手,技术熟练能够给桨帆船提供稳定的速度,但随着价格革命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职业划桨手的工资成本巨增。

为了降低使用成本,地中海周边的各个国家大批量地使用罪犯、奴隶和战俘来充当划桨手,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付出工资了,而且在古代“奴隶不是人,只是会说话的工具”这一指导思想下,人们可以随意残酷的压榨奴隶,直到彻底榨干为止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比如每天只给奴隶提供少量发臭的饮水和少得可怜的黑面包果腹,然后把划桨奴隶3~8人一组用锁链锁死在一条不足0.5米宽的长凳上长达几个月,吃喝拉撒睡也都让其蜷缩在这一狭窄的空间里,这致使桨帆船的船舱里臭气熏天,疫病横行。

但划桨奴隶们

只要一息尚存

他们

每天除了划桨就是划桨,

每天劳作时间超过12小时也是常有之事

,稍有怠慢就会被监工一阵暴打,精疲力竭也无法休息,直到死亡以后才能得到解脱,当时的人们如此记载划桨奴隶的惨状:

“一排排忍饥挨饿、皮肤被晒得黝黑、身体精瘦的可怜人,被锁在木板上,有时一连几个月都无法离开……裸露的皮肉遭到残忍的、持续的鞭打,被催促用力划桨,甚至超过了人类可承受的范围……”

死亡距离划桨奴并不远,许多划桨奴隶都死在了第一次出航的旅程中,而且即使是一个壮龄男子也不一定能在桨帆船上活满三年,大多数人如果没被逼疯的话,那么往往还没坚持到一年就累死、病死或被监工活活打死了,除了这三种死法外,划桨奴还有可能饿死,或是在海战的时候淹死、被敌船撞死。

真就经常有桨帆船在海战的时候被敌船撞沉或是遭遇恶劣天气沉没,然后船上几百多名划桨奴隶因为被锁链牢牢绑住无法游泳逃生,最后全部淹死的惨象发生。

如此糟糕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状态,让桨帆船上的划桨手损耗非常快,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时地中海周边的各个国家都将罪犯罚为划桨奴隶定为死刑之下第二残酷的刑罚了,但是一个国家再怎么严刑峻法,为了社会的整体稳定和正常运转,它所能拥有的罪犯数量都算不上数量巨大,因此为了获得足够便宜的划桨手,人们将目光看向了战俘,特别是异教战俘的身上。

在15、16和17世纪时,伊斯兰教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在地中海上爆发了长久的对抗,激烈的海战不知有多少,双方都因此抓获了数量巨大的异教战俘,本着“异教徒的命不算命”的指导思想,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将抓获的俘虏锁进桨帆船里充当划桨奴隶使用,使其逐渐成为了划桨的主力。

以俘虏身份充当划桨奴隶的人有很多,比如写出著名小说《唐吉

德》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乘船旅行的途中就曾不幸被穆斯林海盗抓为划桨奴隶,差点死在桨帆船上,最后他家人花了好大代价才把他赎回来。此外,指挥马耳他保卫战的医院骑士团著名团长拉·瓦莱特,也曾被奥斯曼帝国罚为划桨奴隶一年。

除了在战场上抓战俘补充划桨奴隶以外,双方还会专门劫掠对方的城镇和乡村,以获得人口。除此之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简称奥斯曼帝国)还经常从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手里购买他们抓捕的斯拉夫人来充当划桨奴隶。

奥斯曼帝国每年所需的奴隶数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克里米亚汗国都将奴隶贸易变成了国家的经济支柱,年年北上东欧平原“打草谷”,然后将捕获的乌克兰人、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等一股脑的卖给奥斯曼帝国等国家。在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克里米亚汗国总共贩卖了二百五十万到三百万的斯拉夫人,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奴贸易。

白奴贸易的发达,让奥斯曼帝国的桨帆船上装满了斯拉夫籍的划桨奴隶,1622年,奥斯曼帝国的一艘桨帆船发生了暴乱,船上的划桨奴隶成功夺得了船只控制权,得以逃往意大利,事后人们统计发现,船上有划桨奴隶242人,其中意大利人一个、英国人两个、希腊人三个,因犯罪被罚为划桨奴隶的土耳其人二十二个,而剩下的214个划桨奴隶就全是斯拉夫人了(主要来自波兰、乌克兰和俄国),这就是克里米亚汗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杰作”。

伊斯兰教世界与基督教世界在地中海上的著名大战——

勒班多海战

,就是一场桨帆船对战桨帆船的战斗,此战的失败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巨大,大量桨

帆船、战士、水手和划桨奴隶的损失让奥斯曼海军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失去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后来在大量资源的支持下,奥斯曼海军的桨帆船据说在一个冬天的时间里就像下饺子一样迅速增多,但虽然如此,奥斯曼人却缺乏熟练的水手,以及划桨奴隶,还好勒班多海战后的第二年,克里米亚汗国成功攻陷了莫斯科,抓获了大票俄国奴隶,倒卖给土耳其人后,正好补充了奥斯曼海军舰队,让奥斯曼海军不至于那么难看,起码能够正常航行了。

在奥斯曼海军当划桨奴隶的斯拉夫人有很多,但能成功逃跑的人却很少,不过也确实有一些人成功地脱离了桨帆船,还创出了一番大事业,比如领导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鲍罗特尼科夫就是奥斯曼帝国海军的划桨奴隶出身。

鲍罗特尼科夫原本不过是一普通农奴,不幸被鞑靼人掳走,被卖给奥斯曼帝国海军做划桨奴隶,但后来他在没有地图、语言不同、周围都是敌人的条件下成功逃回了东欧草原,成为哥萨克的一员,并随后靠这一壮举扬名立万,吸引了很多追随者,为之后的起义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2b04b5ca518f4c97e4b36b9eeef27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