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撕春联爆料者被跨省“深夜敲门”为何老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2023-02-15     天府之窗

原标题:城管撕春联爆料者被跨省“深夜敲门”为何老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2月10日,有网友爆料了一段江苏沛县城管“挨家挨户撕春联”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该视频被爆料后,原以为热度会逐渐降低,毕竟每天都有新闻大瓜等着群众吃。谁知沛县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操作,直接又把自己送上了微博热搜,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视频爆料者称,近日自己枣庄的家连续三天遭遇三名沛县口音的人“拜访”,并用“人高马大”来形容其体貌特征。一开始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三人敲门见没人反应,还拜访了周围邻居。爆料者称,现在自己和母亲已经“远走他乡”,不敢在家里住了。并且据爆料者透露,自己也做好了最坏打算,拍摄了一段视频给朋友,一旦自己失联的话就爆料。

这情节堪比沛县版“狂飙”,这是沛县为了文明单位、降低舆情热度专门派杀手去灭口?

看看网友的评论,也丝毫不惯着,直戳要害。面对网上山呼海啸般的负面评价,难道沛县“便衣”打算把不良留言网友都“走访个遍”?

对于爆料者的行为,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表示,社会公众只要在拍摄执法行为时不侵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不阻碍城管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上传的视频不断章取义或者添加导向性文字损害执法人员形象,就不构成违法。

实际上,百姓心里都有杆秤,都是过来人,也都明白怎么回事。不就是因为创城,创城办工作人员为了街道的整齐统一,撕人家春联,结果让人拍了视频传到网上引发舆情,然后领导下指示,让人千里“平时”。不然谁愿意大半夜去敲人家门?这三位去敲门的人估计心里也很忐忑,万一又被人拍了视频火了,自己还得顶雷。

但从三人的做派来看,用鬼鬼祟祟、虚张声势来形容不为过了。首先是三个人一起,这是有人取证、有人交流、有人维稳的配置,做好了软的不行来硬的?大白天你们不走访,挑晚上去,是怕白天被人看见?人家明明不开门,心照不宣的事,还去拜访他的邻居,这是敲山震虎?再就是怎么找到的这个人?是否存在滥用职权?侵犯个人隐私?

颇具讽刺的是2月14日,沛县人民政府调查情况的最后一段,欢迎广大网友的监督,试问谁还敢?不怕晚上被敲门?

文明城市的创建,大家都不陌生,一旦出现舆情事故,“一票否决”就会取消文明单位的评选。对于该项工作,沛县当地政府也很重视,但是面对舆情显然处置失当。有了错就改,挨打要立正,多么简单的事。非想着把事情压下来,派人偷摸去跟人谈话,结果又被人爆料了。眼看事件愈演愈烈,拿干活的人出来挡枪。

现在人家网络上都梳理出事件脉络了,你的调查处理情况还没对上上一个热点。面对网络舆情的最好解决方法,就是要走在舆情前面。

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这也给其它地区上了一课。现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执法人员应该适应“镜头下执法”,中央《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如果真的出现问题,有多大碗吃多少饭,量力而行吧。

红星新闻评论丨爆料撕春联被“跨省敲门”?为何老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据媒体报道,2月13日,有自媒体发帖称,爆料城管“撕春联”一事的自媒体人疑遭深夜“跨省敲门”。当晚,有媒体记者联系到爆料者贾先生,对方表示网传内容属实。按照他的说法,11日晚,“有三名操着徐州口音的人到我老家枣庄敲我家门。我家只有我妈在家,她没敢开门。他们就拿手电筒往我妈屋里乱照。”而第二天,这“三名外地人”还到爆料者的邻居家打听。目前,这三人已被证实来自沛县。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三人已经离开,“他们的目的是降低热度,让他协助删帖,没有恶意”。

尽管官方对此事未有任何回应,但从爆料者的发声来看,在他将城管撕春联的视频发布到网络后,就有来自沛县的陌生人深夜“登门”,应该是事实。即便这三位陌生人“没有恶意”,这样的操作,也难免让人多想。网络舆情出现后,地方想淡化应对,这种心态并非不能理解。但沛县和枣庄,一个在江苏,一个在山东,连夜“跨省敲门”,明显不是“降低热度”,而属于一种不必要的“过激”反应

更重要的是,如此操作,也给爆料者及其家人带来了不该有的打扰。据悉,目前爆料者已经前往外地,说明他已被这种粗暴方式所打扰。而一边道歉,一边“跨省敲门”,也令道歉、整改的诚意,打了折扣。这种操作,又何谈让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撕春联”一事中真正吸取教训?

执法者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这是近几年从上至下所明确的共识。按理说,在不影响他人隐私和正常执法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权利对执法情况进行记录拍摄。此事中,爆料者所发布的视频既然属实,又何须闹到“跨省敲门”的地步?退一步说,如果确实需要和爆料者沟通,“跨省敲门”也是最坏的一种方式。说到底,这种做法的背后,还是一种“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思维在作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偏差”?

现在,当地就撕春联一事,责也追了,歉也道了,似乎完成了公共事件的一般舆论处置“程序”。但是,对于“跨省敲门”一事,相关部门和人员还欠爆料者一声道歉。无论如何,公共事件发生后,当“紧张”的不是被监督者,而是监督者,这是一种权力和权利关系的错位,也是有关部门和个人欠缺接受监督和解决问题的诚意与能力的表现。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259fa5e89cebc30ec217d752182ff2a.html










深圳市井杂谈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