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人还没从张译主演的电影版《三大队》中缓过劲来。
秦昊主演的剧版《三大队》也突然空降开播。
两部作品都改编自一篇曾在2018年火爆网络的非虚构文学——
《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
主人公程兵作为一名警察追凶十余载。
期间经历堪称传奇,他身上的信念感让人为之动容。
许多网友都呼吁快把这个故事影视化。
于是张译今年带着《三大队》的电影率先亮相。
不负众望成为了年底国产电影的惊喜之作。
如今剧版上映,更大的体量为故事带来了更丰富的细节。
也带来了争议。
有关剧情,也有关主演的演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两版最明显的不同,当然是长度。
一个只是两个小时的电影,一个足足有24集。
这多出来的叙事空间,足以补充完整每一个人物的色彩。
但同时也引发出了观众的担忧。
毕竟原著并不算长,扩充至24集势必要加入原创内容。
于是“注水”成为了讨论度最高的争议点之一。
派爷觉得,其实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中的反派身上——
王二勇与王大勇。
剧中一上来就是以两兄弟为主视角,拍了一起入室盗窃。
本来是小偷小摸的事情。
可是弟弟意外从屋主的抽屉里,翻出了一把枪。
这把枪完全改写了故事的走向。
他们杀人了。
在犯下主线那一起奸杀案之前,兄弟俩已经成为了被通缉的杀人犯。
剧版用更强的戏剧冲突丰富了反派的形象。
并且在逃亡的路上,刻画了兄弟两人之间的关系——
嫌弃与爱护并存,有一种割舍不断的亲情。
这是王大勇身上还存有“人性”的部分,补充到了这个人物“恶”的反面。
陈明昊的演绎十分精准有力,几个段落就把人物立了起来。
而那一把意外获得的枪,极大地激发了兄弟俩人身上的欲望。
他们随后又在一起仙人跳中再次开枪。
然后就是引出主线的奸杀案。
剧版用连续三场命案来写王氏兄弟,并且删去了两人“空调师傅”的身份。
用意十分明显,这样显然能让情节更为紧凑刺激。
但或许也损失了原作中的“生活细节”。
原著中“空调师傅”这个身份,是破案的线索——
“河南团伙喜欢‘溜门’,贵州团伙擅长撬锁,而惯用‘攀窗’入室的,基本都是四川那边的”
地域特征成为了警察的突破口,也顺理成章为之后程兵的追凶路提供方向。
既符合逻辑,又十分生活化,增强了代入感。
而剧版的改动,就更偏向近几年的“刑侦剧”套路。
比较奇观化。
当年王大勇在弟弟死后,没有选择辗转逃亡,改名换姓隐于人海之中。
而是偷渡出境,到了察邦。
一个经常出现在国产犯罪片中,混杂着黑帮与毒贩的地名。
王大勇行事嚣张,刚到察邦就犯下大事,惹到了当地的老大庞先生。
他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孤身一人闯入庞先生的地盘。
开枪把人家打成了瘸子,抢走了价值连城的翡翠。
并且心思极其缜密,提前四个月混入后厨打杂工,安排好了一切作案路线。
庞先生调动了所有关系,都没有找到王大勇。
编剧为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神秘色彩。
于是为了对抗这么厉害的反派,主角也被开了外挂。
几句话两边互换一下信息,这个庞先生就成为了主角团在当地最大的后台。
因为双方的目标都是找到王大勇。
这样的情节可以理解,但是三番五次出现这样的情节。
就要打个问号的了。
比如说程兵刚出狱的时候,编剧为他准备了浓浓的被时代遗弃的感觉。
被拆的旧家,离开的亲人,还有看到案底屡次拒绝他住宿的旅店老板。
最后,只能在网吧包夜,结果包还被偷了。
然后反转来了,寻着网吧给的线索找到了洗车店。
正和偷包的店员争执不下呢,老板出来了。
嘿,是程兵之前抓过的人。
立马画风突变,一口一个程队,好吃好喝伺候,还安排了住处和工作。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收保护费的来了。
程兵却一把把老板给出去的钱拿了回来,态度强硬。
很快地痞流氓们就气势汹汹找上门了。
得知了程兵以前当过警察,领头的黄毛就让他去给自己洗车,羞辱一番。
一时间气氛变得剑拔弩张。
然后流氓头子来了。
话没说几句,一看这脸,哟,这不是兵哥吗?
转身哐叽一脚就踹小弟身上了,还咧着笑脸要请程兵吃饭。
别急,还没结束。
程兵的前妻也在下一刻抵达了洗车店,完成了人物的大团圆。
编剧这洗车店也太好用了吧?
剧情哗哗就给推进了。
而这一条家庭线也做了改编。
前妻离婚的想法被提到了程兵出事入狱前。
并用了很多笔墨在程兵与女儿的矛盾激化上。
其实感情是有点用力过猛的。
比如程兵去学校偷偷看女儿的那场戏。
他因为没有证件,加上行为鬼鬼祟祟被保安当作是危险分子。
到这里逻辑还是畅通的,可为了加强冲击力,又在后面加了程兵在女儿面前被保安按在地上制伏,还有女儿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否认程兵父亲身份的戏。
显得有点太过刻意了。
其实剧版能很明显让人感受到,编剧试图在努力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十分商业化的剧情改编,让这个故事被塞进了更多“看点”。
所以整个剧情也被拉长。
这有利有弊,但就目前的反馈来看,至少在程兵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产生了争议。
许多人觉得秦昊的演技在这部剧中失灵了,他没有程兵身上那股信念感。
派爷觉得原因,正是由于剧情被拉长了。
剧版程兵出狱的时间点,在第五集。
也就是说前四集的程兵,都是那个还在三大队的程兵。
因屡破大案而意气风发,做事态度不羁,充满自信。
这其实是秦昊的舒适圈,之前也出演过类似角色,演绎上算是信手拈来。
但问题在于这并不是观众印象里那个孤勇追凶的程兵。
出狱后的戏份给了秦昊更多的发挥空间。
比如说他在看望七叔时的情感爆发。
可眼见着那个熟悉的程兵要出现时,前文所说的有关察邦的剧情插进来了。
再加上剧版删去了空调师傅的身份,所以程兵也并没有按着原先的路线,辗转四处打工。
通过快递员、空调工、送水工等身份搜集信息。
他的状态更类似于卧底,不断周旋于黑帮与警方之间。
形象上,前四集那个吊儿郎当的程兵的感觉又回来了。
但此时24集的剧情已经过半了。
话说回来,《三大队》的故事这么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或许在于程兵的动机,以及故事与生活的距离感。
所以派爷在电影中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来自于程兵的师傅。
他当年因为追捕犯人意外去世,这成了程兵心中的刺。
也是他出来后毅然上路的诱因之一。
可之后,他却从师母那里得知。
师傅并不是因为被犯人撞到,而是自己不服老才撒了这个谎。
于是,支撑程兵追凶的动力没了,换句话说,动机被提纯了。
他要抓到那个犯人的理由也再与旁人无关了。
这是原著没有的剧情,但是十分融洽地披上了原著的底色。
是很精彩的一笔,两个人物都更加生动立体。
但剧版更多的改动,则是以“好看”为目的。
丰富的类型片元素被填充了进来,更多的人物背景被补充。
不过结果就见仁见智了。
因为人物的内核与外在驱动力都变成新的了。
《三大队》也脱离了原版故事的底色。
不过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剧集还没有全部更新完。
察邦的这一条线也没有完全结束。
但作为主打悬疑的迷雾剧场,首次尝试的大体量作品。
或许打磨剧本更应该是重中之重。
把故事讲好,就成功了一半。
切记别因为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而丢了人物的真情实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