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年前一幅“诡秘”民俗画,如今被故宫封藏,看明白的人没几个

2023-10-16   书法网

原标题:900年前一幅“诡秘”民俗画,如今被故宫封藏,看明白的人没几个

900年前一幅“诡秘”民俗画,如今被故宫封藏,看明白的人没几个

宋朝崇尚“写意”风格,追求真实的景物展现,将心中的情感映射在墨色层次变化中,富有简静细腻之美,颇为天真自然,彰显出素雅淡泊的气韵,就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宋徽宗的《瑞鹤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基本都以山水花鸟为主,十分古雅妍丽,给人萧散清幽之感。

不过宋代的绘画并非都是如此,就像900年前的南宋画家,李嵩绘制的民俗画《骷髅幻戏图》就颇为诡秘惊悚,画面中一个男人坐在城墙跟下,手里操控着细线用来摆弄一具小骷髅进行表演,这场惊悚的表演,还真吸引了一位幼童,好奇的盯着小骷髅看,想要前去抚摸它,在幼童身后的女子紧忙追着他。

想要阻止幼童的举动,在男人身后也有一位女子,她面露焦虑跟哀伤,给怀中的婴儿哺乳,从画中男人携带的草席、纸伞以及最下方的货担来看,其身份应该是卖货郎,在李嵩的生平画作中,经常能看见卖货郎,如今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以及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中,都有李嵩传世的《货郎图》。

不过这幅《骷髅幻戏图》中的卖货郎极为不同,其身形也是一个巨大的骷髅,让人看后顿感毛骨悚然,实际上这幅画是展现家人间其乐融融的祥和氛围,明代书画家陈继儒曾评价曰:“余有李嵩骷髅图,团扇绢面,大骷髅提小骷髅,戏一妇人;妇人抱小儿乳之,下有货郎担,皆零星百物可爱。”

在历史上对于画中景物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画中的骷髅以及妇人脸上的担忧神色,是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怜悯,南宋时期受到金人的侵扰,百姓跟官员都处于压抑苦难的生活中,社会制度呈现混乱之象,底层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就像画中的卖货郎四处奔波表演,来维持一家的生计。

黄公望曾为此画题跋曰:“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寻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在历史中也有部分人认为此画表现家中欢乐的氛围,富有生命轮转的意义,例如清代陈撰曾在《玉几山房画外录》中说:“骷髅而衣冠者众见,粉黛而哺乳者已见。

与儿弄摩候罗亦骷髅者,日暮途远,顿息五里墩下者,道见也。与君披图复阿谁,见一切肉眼作如是观”,在古人看来骷髅有着消亡、时光流逝的寓意,而小骷髅跟幼童的对视就像对于生死的提问,有着天地轮转、生生不息的禅意,抛弃了外界世俗的烦恼,进入返璞归真的逍遥自在之境,感受宇宙的虚实对立。

通过画面的动静、阴暗变化,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跟世事无常的流转,产生辩证客观的认识,让人越品越感深奥,虽然这幅画的真实含义一直众说纷纭,从古至今能看懂的人没几个,但是其艺术价值的独特性也毋庸置疑,拥有历史参考意义,如今被封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之中,曾在2002年跟2007年于国内进行过展出。

您对这幅《骷髅幻戏图》有何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