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可以做这件事,
做一辈子,
我就很高兴。”
岁月的礼物
在粉墙黛瓦的徽州古镇里,晴空之下,古老文明尽显。
它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马头墙高低错落,曾 令多少人驻足凝望,生活被温柔安置。
曾经举世闻名的徽派建筑,看一眼,便令人魂牵梦绕。
老砖与龙柏,淡茶与青苔,传统与风雅,缓缓铺开……
古徽州建筑群
老青砖,便是筑起这世代美景的基石。
以青砖为雕刻材料的砖雕艺术,曾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诉说着一个个徽州的故事,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骄傲。
古徽州建筑
早年间,家家户户习惯把故事编排成图案雕刻在老青砖上。
“今年的谷子有多少收成,谁家的孩子正呱呱落地,父亲挑灯熬至三更,想给孩子取个好听的名字……”
老青砖记录下的,是来自历史长河深处,门外的沧桑,和门内的过往。
古徽州建筑
一代代徽州人正是在这样的风土中长开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直到一场文化改良,徽州老宅遭到重创,不复昔日的荣光。
文明受伤,可信仰依旧,一位年轻人出现在大众视野,试图找回徽州浪漫。
80后的设计师程佑明,是这番颓败变迁的亲历者。
“我走南闯北的15年里,每每回到家乡,看到老宅的拆除,木雕和石雕被古董商变卖,老青砖被挖掘机铲除用作填料,心里无数次想为它做些什么。”
曾经的骄傲,他想找回。
被战争毁坏的墙院
此后,他的脚印遍布徽州每个村落,找寻渐渐流失的传统技艺。
“误打误撞地,我遇上了俞友鸿老师。 ”
01
救回老青砖
作为中国仅存的四位徽雕大师之一, 徽州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俞友鸿生命中四十多年的时间,都在和木头打交道。
徽雕大师俞友鸿
曾经那幅享誉中外木雕界的代表作《皇帝狩猎图》,耗时3年完成,将50余位人物和30余只鸟兽,雕刻在不到3平方尺的楠木上。
俞友鸿的木雕作品《皇帝狩猎图》
观赏者须借助手电光透过树枝花蔓间的折射,才隐约看清深雕第九层那只豌豆大小、神态惊恐的石蛙,令人拍案叫绝。
作品打破了徽雕,乃至世界木雕界的最高纪录。获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最佳展览奖。
俞友鸿木雕中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大半生致力于复原徽州文化的俞友鸿,初心从未改变。
工作室里几十年前发黄发黑的手稿,至今都小心保留。
可如今,眼见着徽州百年建筑轰然倒塌,老青砖被随意踩踏与丢弃。文物贩子冲进小镇,将仅存的残垣断壁“抢夺”一空。
“徽派文化,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一代徽雕大师与程佑明不谋而合。
他们决定,一起复兴老青砖。
02
老青砖,正在消亡
以老青砖做壶承,是中国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尝试。
这块百年间砌起徽州之美的基石,终于有机会重获新生。
可过程,却艰难异常。
老青砖壶承
婺源一带的青砖老宅,多是明清时期建造、留存下来的。
它们大约有100~200年的历史,现已被列为保护文物,不允许擅自拆除。
俞友鸿检查老青砖
短短半年内,俞友鸿和程佑明团队四处求索,走访上百个村落并与当地村民沟通。
将一些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的老青砖,一片片收集起来。
百年 老青砖
老青砖“复兴”之路异常坎坷,已经记不清经历了第几次的全批报废。
“到手的青砖切开见红,根本用不了。” 同一批次的200块老青砖,真正有用的只有30块左右。
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厚重又不易打磨,极低的成品率,造就了老青砖的稀有。
老青砖断裂报废
在初步筛选一批老青砖后,要经过仔细清洗,彻底阴干才能选用,退去灰尘污渍,还原最初面貌。
再由富有经验的老艺人切割,渐渐展现砖雕的轮廓,有方有圆,定下一生风骨。
机器粗雕
精雕,更是青砖壶承的灵魂所在,差之毫厘,便失美感。
俞友鸿以砖为纸,刻刀在手上翻飞自如,纹饰诞生,青砖壶承就有了灵魂。
“咱们中国人要想做出好东西,得和天地商量着来。 ”俞友鸿觉得,是泥是瓦,都是大地的恩赐,急不得的。
俞友鸿精雕中
03
支撑你的不是技巧
而是这颗心
在俞友鸿眼中,一切不完美都是他的敌人。
常年的磨炼令他对最微小的距离也格外敏感,“哪里偏差一毫,在他这里是躲不过的。”同俞友鸿老师相处久了,程佑明什么都知道。
雕刻图案随着层次由浅至深,手法轻柔精准,全无一丝蛮力。
俞友鸿测量青砖尺寸
雕刻完成后,俞友鸿也不说话,将青砖递给身边的师傅示意他看看。
师傅拿起一瞧,青砖表面留存百年的孔洞,被完整保留。
在历史沉淀后轻轻冒出氧气之美。雕工道道分明,极匀极净。
精雕后老青砖
在经历了百年风雨后,青砖表面被侵蚀了一层天然孔洞,是它作为壶承得天独厚的条件。
越来越多人开始沉迷这种“伤痕下的景色 ” 。茶水随手一泼便慢慢被吸收,如水中涟漪,烟雨湖面,荡出有序之美。
手里这些都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青砖,每一块都是孤品,珍贵难得。
要想保住成品率,更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在每一块砖经过俞友鸿之手得到最后的检验与落款后,才终于得以问世。
俞友鸿划线构图
可即便是这样,若遇着哪一批年历久远却保存完好的老青砖,俞友鸿依旧会兴奋上好半天。
待刻刀在青砖表面向下扎根最后一笔,这位年近60的老匠人,才肯倒头酣睡。
“雕刻到最后,支撑你的不是技巧,而是你这颗心。”
老青砖壶承
他忘不了曾经那个饭都吃不饱的70年代,18岁的少年多少有些轻狂,腾腾腾跑去村口那位木雕匠人跟前,说着话就要拜他为师,不要一分工钱。
这少年回归到祖祖辈辈的行当中,一晃就是40年。
“徽州底色”在他身上重新回暖。这底色极小极浅,却更原始,走到哪里都透着温厚的劲儿。
“想到可以做这件事,做一辈子,我就很高兴。”
老青砖壶承
2006年,徽州“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便意味着,俞友鸿大师手里的老青砖可以说是卖一块少一块,每一块都是孤品。
最近,匠匠有幸采访了俞友鸿和程佑明团队,并亲自挑选了俞友鸿本人推荐的12款《砖属徽州》老青砖壶承,发起限量抢购。
原价528元起的百年老青砖
限时活动价仅需398元起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收藏
阴雕 · 四方
140*250*30mm
拙朴中大气毕现,韵味悠长。
同心对称连续,
有着“共同、合而为一”之意,
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原价529元
限时折扣价398元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收藏
阳雕 · 万象
140*250*30mm
这款万字纹又名“万寿锦”,
有着“吉祥、万福”的美好之意。
万字纹盘旋其间,
凹凸有致,庄严又神圣。
原价698元
限时折扣价528元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收藏
阳雕 ·徽影
140*250*30mm
这款阳雕纹饰类似古代“铜钱纹”,
用它做壶承,水更易吸收,
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
又有“天圆地方”的思想。
原价698元
限时折扣价528元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收藏
锦屏+盖置+香插套组
眼前这款盖置与香插套组,
设计灵感正来源于
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的徽商文化。
茶起茶落,别样雅致。
原价798元
限时折扣价598元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收藏
一个壶承,造一个境。尽显高雅之品。
这杆秤盖置,由黑檀木转孔钉制,出自做杆秤30余年的老师傅之手。
盈手可握,风雅十足。
瑞虹+杯垫套组
除了以上套组,
俞友鸿还特别根据徽州漏窗元素,
设计了以古婺源的城门而命名的壶承。
整体造型颇有园林的意境,
每款都配套了4个青砖杯承,风雅十足。
原价698元
限时折扣价528元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收藏
每块杯垫上都刻有“徽”字,底部带有缓冲垫,匠心四溢,细节到位。
每块老青砖的木质落款,由俞友鸿大师亲手用老木料雕刻并镶嵌,可见其匠心之诚。
青砖同时配以高端木质礼盒,古韵中又暗藏一分宁静与雅致。
不管是自用,或者礼赠长辈亲友,都是一份不错的礼物。
外包装的木质礼盒,可以用来当作小型的移动小茶桌使用,轻松便携,精致简约。
老青砖使用
天然的吸水性,是老青砖作为壶承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手一泼,茶水印记慢慢被吸收,这一过程,留给它的主人慢慢细品。
被茶水浸染的老青砖,大地之色浑然天成。在日久天长中,柔软伸展。
从唐宋文人墨客用秦砖汉瓦制作的砖砚,到近现代不少文人的拥趸,例如我们熟知的吴昌硕、鲁迅等人的使用,更让砖雕慢慢走进了日常生活。
使用时,搭配任何茶器、花器,都别具雅致。
一盏老青砖壶承,映得好景如画,梦回古徽州。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收藏
最后提醒朋友们
每块老青砖有超百年历史
砖体表面或许有历史遗留的小小坑洞,
虽说遗憾也是一种美,
但介意者、完美主义者勿拍。
本文图片源自观徽
感谢俞友鸿、程佑明接受匠心之城采访
— END —
最后介绍下我们的同名视频号,
每天分享传奇又平凡的匠人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把一辈子献给手艺,
这是我所理解的匠人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