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又回调了,在意料之中。
昨天有小作文称,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了5万亿,大A于是又上演了一局“黑暗森林三体投资法则”;北上资金一天净流入121亿。
只是, 你以为他们是来“长相厮守、白头偕老”的,说不定他们是来“一夜情”的;今天外资就又买不动了,反而净流出34亿。外资中,也有投机分子。
今天盘后金融数据已经出来了,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接近小作文预期; 大超预期的社融,高达5.98万亿,说明经济的复苏已经在路上了,下周可能继续嗨。
不算怎么说,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短期波动可能难以避免;但 在波动中,也孕育了机会。
根据中国社科院预测,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只有3.4%,经济只是弱复苏。 在“以趋势投资见长”的A股,弱复苏根本撑不起全面的牛市,所以一季度的波动几乎是必然的。
但机会在其中。有2种机会。
1) 短期博弈的机会。既然经济一般,那大家就“炒着玩”呗,集中资金把某些“预期强、不易被证伪”的概念炒上去;让A股结构性地涨。
今年2月1日至今,虽然沪深300持续震荡,跌了1.22%;但在短短8个交易日,ChatGPT指数大涨了26.21%,CPO指数大涨了19.76%,嗨到天上去了。
2) 中长期布局的机会。一季度经济虽一般,但二、三、四季度经济却是持续复苏,影射到股市, 今年A股必定有机会;只是“机会”何时来存在不确定性。
所以,现在震荡,反而是低吸“被错杀的优质资产”的机会。
对聪明的投资者来说, 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候,宜慢慢布局。说不定因缘际会,某些资产买入不久就被大炒,立即兑现;即便“运气”不佳没有被炒,中长期也有机会。
1、半导体大涨
昨天半导体ETF大涨4.5%,整个板块牛气冲天, 仿佛“拐点”到了。
虽说,此前我们一直预期, 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拐点在2023年二季度之前不可能到来。但会不会有变数呢?
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其盈利预期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前瞻指标”。
2月9日,中芯国际发布业绩快报,2022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9.7%,环比下滑12.5%;毛利率为33.1%。
展望2023年,中芯国际 预计一季度营收环比下降10-12%,毛利率降至19%-21%; 预计2023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低十位数,毛利率在20%左右。
这说明, 2023年半导体行业可能依然不景气,业绩想真正复苏可能要到2024年。
芯片的下游主要应用方是“智能手机”和“电脑”,2023年智能手机的销量预期也能佐证这一点。全球顶级咨询机构Gartner机构的最新预测, 2023年全球设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的总出货量将为17.4亿台,继2022年下降11.9%之后再次下降4.4%。
但对投资来说,也 可能有“意外”的变数。
其一,最近ChatGPT大火,微软、谷歌在ChatGPT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国内百度也跃跃欲试。
ChatGPT的应用依赖于“庞大的算力和网络资源”支持,据测算, 支撑ChatGPT算力基础设施至少需要上万颗英伟达GPUA100,一次模型训练成本超过1200万美元。
如果ChatGPT今年发展顺利的话,可能会大幅提升对算力芯片的需求,导致半导体周期提早到来。
其二,随着中芯国际发布业绩快报及展望, 市场对于半导体的预期慢慢明了,预期日益趋向一致。
一致预期一般都会反转,所以, 半导体板块很可能会存在“资金抢跑”,即,不会等到真正的“业绩拐点”再涨。
老规矩,下面是“模板化”分析。
(1)估值
目前,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的PE是44.75倍,位于近5年23.62%的百分位。
估值低,安全边际较高。
(2)基本面
从券商的一致盈利预期看,2022年四季度、2023年,半导体板块的盈利增速在慢慢修复。
但是, 在2023年,半导体板块25.5%的预期盈利增速,不仅远远低于2021年99.93%的盈利增速,而且大幅低于同期创业板指39%的盈利增速。
这种“弱修复”,能配得上半导体板块目前44.75倍的PE估值吗?2020、2021年半导体的估值之所以高,是因为半导体板块的盈利增速高;2023年半导体板块的盈利增速预计只有25.5%,凭什么要求之前的高估值呢?
所以啊,半导体的相对“低估”,情有可原。
这进一步说明,2023年半导体想大涨唯有2个途径:
1) 盈利增速超预期,比如消费电子的需求修复加快了,或者ChatGPT的发展超预期了,或者国产替代提速;
2) 资金抢跑,例如,投资者都预期到了2023年半导体板块的盈利不佳,但不介意,而是提前为2024年布局。
最后说明一下, 半导体行业其实也比较分化。
涉及“国产替代”、“汽车电子”业务的半导体企业,业绩预计较好;从事“设计”、“封测”业务的企业预计业绩较差。
例如,从事半导体“设备”研发的公司中微,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了165.11%-189.77%,大超预期;从事芯片“设计”的公司韦尔股份,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96.63%-97.15%。
所以, 对半导体行业的公司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公司在2023年的投资价值高,有些公司的投资价值低。
再加上,今年半导体的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而,今年不建议通过买半导体“指数基金”,或“类指数基金”(比如,诺安成长)来投资半导体板块;取而代之, “重仓半导体的主动均衡基金”或许是更好的投资标的,将选股和择时的事交给优秀的基金经理。。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2022年7月1日至今,半导体板块跌了9.34%;但是有些“重仓半导体的主动均衡基金”积极调仓,反而逆势实现了35.05%、17.37%的收益。
当然,近半年的业绩不能说明问题。我系统整理了“重仓半导体板块的优秀均衡基金”,如有需要,可以加我私人微信领取。
2、房市回暖
今天出了一条劲爆消息: 一线城市京沪深三地“二手房带看量”回升了。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称,春节后二手房日均带看客户量提高约40%,新增挂牌房源量提高约1.5倍,价格稳中微涨。
上海链家研究院监控的数据显示,2月份的第一个周末(也是节后第一个周末),链家的成交量较此前增长了50%-60%,带看量增长了30%-40%。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深圳二手房(含自助)录得560套,环比增长214.6%。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称,春节后二手房日均带看客户量提高约40%,新增挂牌房源量提高约1.5倍,价格稳中微涨。
上海链家研究院监控的数据显示,2月份的第一个周末(也是节后第一个周末),链家的成交量较此前增长了50%-60%,带看量增长了30%-40%。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深圳二手房(含自助)录得560套,环比增长214.6%。
随着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三支箭”的投放,房地产融资端的压力缓解了, 市场对房地产的担忧主要集中于“需求端”;
现在需求端也有大幅回暖的迹象, 是不是意味着房地产的危机过了,能投了呢?
(1)基本面
判断房地产能不能投, 核心看房地产板块的盈利能不能回升;但企业的盈利数据是滞后的,无法作为预判的依据,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前瞻指标”来估算。前瞻指标可以看2个。
1) 新房的销售情况。如果新房的销量大幅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未来盈利将大幅提升。
2) 企业拿地的情况。如果企业拿地的溢价高,说明公司管理层对未来房地产的销量乐观,房地产企业的未来盈利大概率提升。
今年1月28日-2月3日,6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为275万平,移动12周同比增速为-34.00%, 增速较上期提升2.89pct。
节后新房成交确实小幅回暖。
1月23日-1月29日,全国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为551万平,滚动12周同比增速为+16.18%;土地成交平均溢价率仅为 6.26%, 滚动12周同比增速为+0.09pct。
企业拿地热情微弱回暖;但 从绝对值来讲,依然非常低迷。要知道,在房地产发展火热的2016年,一线城市的平均拿地溢价为66.9%。
表明 房企对房子的未来销量依然担忧。
综上,从春节后第一周新房销量和春节期间土地的拿地溢价看,房地产板块的基本面确实相对有所小幅回暖。但从绝对意义上讲, 目前房地产板块依然处于恶化的趋势中,只是恶化的速度在小幅放缓。
换句话说, 在2023年,只能期待房地产板块的盈利止跌,大概率无法反弹。
(2)估值
目前中证全指房地产的PE为271.98倍,位于近5年的最高位, 估值非常高。
另外,从业绩预报看,目前房地产板块共有6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的业绩快报,其中 40家预亏:亏损百亿以上的有6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0%的有19家,非常糟糕。
年报正式披露后,房地产板块的盈利将进一步下降,PE将进一步提高。
综上, 2022年11月房地产板块的上涨,已经提前“纳入”了今年房地产板块的复苏;目前机会可能有限。
如需看大盘及赛道估值,请看第二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