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头条号:苏手手,抄袭必究。关注我,关注女性成长和婚姻情感问题~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夫妻发现,彼此之间因为孩子的问题,吵架一天天多了。
为什么?
因为孩子长大后,做父母的会突然发现,当你们以为努力挣钱,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就可以了的时候,那个调皮小子或操心女儿,是不会让你们省心的。
就像最近火爆的电影《哪吒》,让很多父母看了以后,非常有感: 谁家的孩子,不曾有过哪吒那叛逆、调皮,让人无奈的一面呢?
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夫妻会在有了孩子以后,会无法避免的为了孩子的教育、管教问题而争吵,夫妻关系、家庭生活也会因为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而变得日益紧张。
01
曾有一个邻居,她的孩子在读初中以前,还是很乖的一个孩子。成绩也不错,也懂事听话。
然而,在孩子进入初中之后,突然变了。
他交结了一些坏孩子,天天跟他们一起逃学上网,甚至还偷家里的钱。
她的老公是做销售的,从来就是忙于工作,从孩子生下来都是妻子在带、在管。
当妻子的多次跟老公说,孩子上初中了,自己管不了,希望做爸爸的能多管一管的时候,老公反而说管孩子就是女人的事,还怪妻子,说她没能力管孩子,嫌她烦,故意给他找事做。
两人矛盾越积越深,经常为此吵架。
最后,失望的妻子干脆也不跟孩子爸爸说孩子的情况了,一切听之任之,只要孩子不出事就行。而做丈夫的一直也没去操心这件事情,总觉得没什么大问题。
一步错,步步错。
直到后来,最后孩子连高中都没有考上时,邻居的丈夫时候才发现,事情越来越麻烦了。
以前欠下的账,竟用了他大半生去还。
他的后半生,基本上都因为了这个不争气的孩子的而焦头烂额,操碎了心。
他先是给孩子报了个职业学校,想让他学门技术。结果孩子技术没学会,抽烟打架倒无所不会,最后被开除了。
一狠心,干脆送孩子去广州流水线的工厂去打工。
他天天不是睡懒觉迟到,就是躲厕所玩手机,然后爱上了一比他大7、8岁的厂妹,工作一年没挣一分钱回来,倒把大着肚子的妹子领回家了,还说一定要跟人家结婚。
可他才刚满18岁。
夫妻俩气到没话说。没办法,又只得暂时在家里养着他,随他啃老,同时还得帮他养着那个已经怀孕的女朋友。
原本邻居家庭经济尚可,收入稳定,本想给孩子就在老家的国企找一份稳定一点的工作,钱少一点也无所谓。
谁料刚好那一年,她丈夫的生意失败了,亏损了几十万,一下子负债累累。
这下,一家人都陷入困境,再看到不争气的儿子居然还要靠父母啃老,做丈夫的每天压力山大,精神面临崩溃,天天责骂妻子,是她当初没管教好孩子。
做妻子的终于忍无要忍:难道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吗?小时候你这个爸爸一点都没管过,现在大了管不了,就来怪我,你没有责任吗?
最后邻居发飚,离家出走了。
后来,没过几年,夫妻俩大爆发吵了一架后,离婚了。
02
父亲缺席孩子的教育,已成为这个时代比较普遍的问题。
很多在外面打拼事业的男人,习惯了孩子从小丢给妻子带,自己基本不管。
等到孩子大了一些了,也不明白父亲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及时参与进去。
等到孩子进入叛逆期,各种问暴露出来了,男人们就来抱怨妻子了,说是妻子的责任,怪妻子各种没带好,没管好。
真的是甩得一手好牌。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也不可能只靠母亲一个人,就能教育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缺席的父亲,有时其实正是孩子成长教育中最大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不论男孩女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注入男性气质。
心理学家荣格说:“在男人伟岸的身躯里,生存着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叫做阿尼玛;在女人娇柔的灵魂中,也隐藏着刚毅的男性原型意象,叫做阿尼姆斯。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结构,都被上帝预装了这样一套双系统。
当阿玛尼和阿尼姆斯受到压抑,人格被戴上性别的镣铐,天赋会被埋没,人性也会因灵魂的分裂而产生缺陷。”
所以,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是“雌雄同体”。
一个从小由母亲带大的孩子,缺少男性气质的注入,会变得优柔寡断,缺乏坚强的毅力和品格。
一个缺乏母爱的孩子,而性格容易过硬缺少同理心,甚至容易变得孤僻、怪异。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兼容并蓄的接收父母身上的男性和女性两种气质,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有一个比较健全的身心。
第二、孩子的成长错过了,是弥补不回来的。
在《奇葩说》第五季中有一期辩题:“应不应该制定一条法律,让爸爸每周陪伴孩子12小时以上,否则取消爸爸称号。”
辩手颜如晶选的是正方。她刚好就是这样一个从小父亲缺席自己人生成长的孩子。
谈到这个话题,她几次哽咽。
她说,自己和父亲很少单独相处,就像大多数传统家庭一样,照顾家庭是妈妈的责任,她和父亲之间几乎不交流。
有一次,当她爸爸去美国旅游回来,带给她的礼物居然是小猪佩奇和冰雪奇缘,而其实那时候颜如晶其实已经26岁了。
在这期辩论中,颜如晶借着这个辩题,说出了这么多年对父亲想说而又不也说的话。
她说:“孩子的人生是一部连续剧,从第一集到地二十集,他会慢慢地变。”
“连续剧你不看,可以补,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你不看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0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养育一个孩子,就像种一棵树。
树苗小的时候如果长歪了,如果及早发现,积极补救,还可以矫正变直。等到树木长大成型,木已成舟,那时候做父母再来嫌树长歪了,也难以扭转了。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一样。
小时候没有注入情感,长大了对他再好也难以亲近了。虽然父亲永远是父亲,但那份疏离,是很难弥补回来的。
小时候缺乏父爱的孩子,在内心会留下一个缺口,随着年龄越大,这个洞越大。
等这个洞大到一定程度,他就会某一个时期集中爆发,用叛逆引起你的关注,让当初没有补上的缺口,在他长大以后付出几十、上百倍的代价去弥补。
就像文中开头的邻居的孩子。
小时候父亲不管不顾,以为把孩子丢给母亲就可以一了百了,长大以后,他就故意叛逆,就是不听爸爸的话,作为当初父亲忽略他的报复。
颜如晶在辩题结尾时,深情的说:“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爸爸,我的前半生你没有看,不要紧,但是你的后半生,我一定会看。
这句话令人泪奔。
如晶这样的孩子是幸运的。她用尽力量,摆脱了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父亲带给她的阴影,成长为一位人格健全的优秀的孩子。
只是我在想,这样的父亲,看到自己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会不会感到羞愧呢?而他,又是否会感到幸福呢?
——END——
作者简介:
苏手手。当过宣传,做过小记,写过小说(差点出版)。在公众号当编辑,写过10万+。后自创公众号,一个月内文章击点过万。现专职带娃写文。十年全职妈妈生涯,让我更关注女性成长和婚姻情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