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上演猫抓老鼠,23型护卫舰发挥属性优势,抓获美核潜艇

2019-12-31   军事编辑部

前段时间,美国海军一艘"洛杉矶"级核潜艇在演习中被英国23型护卫舰判定"击沉"的消息引发多方媒体关注。参加演习的23型护卫舰和"洛杉矶"级核潜艇分别扮演"守方"和"攻方",23型护卫舰仅凭自身努力,最终成功用主动声呐跟踪到了美海军核潜艇,在"发现即摧毁"的实战环境下可以认为核潜艇被"击沉"。然而英美两国都对其他信息守口如瓶,23型护卫舰到底是怎样发现核潜艇的细节也丝毫没有透露。那么在实战中,单单依靠一艘护卫舰能有效反制核潜艇吗?

首先,我们先从参演装备的性能着手进行分析。23型护卫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建造的一款反潜护卫舰,经过后续改进后增强了防空、反舰能力。从目前来看23型已经垂垂老矣,英国准备建造全新的26型护卫舰取而代之,但该舰的反潜性能还是值得称道的。

23型护卫舰使用柴电燃复合推进系统,其中高速航行时启动燃气轮机直接将动力传递至主传动轴;携带拖曳声呐时依靠柴油机发电,电动机驱动外置推进器低速航行,此时主传动系统不工作。这种动力的特点就是低速航行下噪音较低,执行反潜任务时不易被敌军潜艇发现。即使目标感到风吹草动后准备逃离,充沛马力的燃气轮机赋予了23型28节的最大航速,足以进行高速追击了。

虽然皇家海军将23型定位成廉价护卫舰,但是其实际吨位成本与同时期其他型号护卫舰相比并不便宜到哪去,原因就是各种反潜声呐占据了成本的大头。23型在球型舰首安装了一部2050型主/被动双工况声呐,适合近海水深较低的环境下使用。舰尾开口可携带2031Z型拖曳声呐,这可是23型执行反潜作战的利器。这种拖曳声呐由500米长的拖曳线缆和相同长度的被动接受阵列组成,整套系统全重超过了70吨。2031Z型拖曳声呐的收放装置可将被动阵列拖曳在不同深度下,音频信号收集范围达到了百余公里。最后建造的5艘23型将2031Z换为更加先进的2087型拖曳声呐。

舰尾的机库可搭载两架"大山猫"MK8或一架体积更大的"梅林"MK1型反潜直升机,经过升级后全部的23型都选择搭载更加先进的"梅林"MK1。这种反潜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要比美国"海鹰"大接近一半,可挂载2枚324mm反潜鱼雷,机内空间能够容纳数十枚声呐浮标,最大续航时间长达5个小时。

从23型自身装备的反潜系统和舰载直升机来看,具备了空中、水面两层反潜体系,反潜实力的确不俗。冷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作为北约封锁苏联北方舰队核潜艇"GIUK线"的重要成员,与苏军潜艇的多次交手中积累了丰富的反潜经验。

反潜作战可根据任务环境分成两种,一种是要道反潜,即对方潜艇必须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多礁石海域才能执行威慑任务。这种环境显然是利于反潜一方的,毕竟对手潜艇航线就那么几条,只需派出少量反潜舰围堵出口、以逸待劳即可。23型的设计思想就是针对于此。

另一种是大洋反潜。冷战时期美军为应对潜伏在广阔太平洋内的苏军核潜艇,不惜组建三航母战斗群,依靠S-3固定翼反潜机来完成多波次反潜搜索。这时反潜任务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发现敌军潜艇,在茫茫大海中搜寻潜艇的蛛丝马迹好比大海捞针;而对手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动攻击。

以英美两国这次演习为例,如果"洛杉矶"级的航线已知,23型发现对手并不意外;如果是在大西洋深海环境下,23型要是仅仅依靠自身来提前锁定对手,可就太不容易了。当然实战中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毕竟"梅林"MK1型直升机执行反潜任务的有效半径也就100公里左右,距离太远的话会影响和载舰之间的通信;而"洛杉矶"发射的潜射型"鱼叉"反舰导弹射程为150公里,早就提前干掉反潜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