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
之
威马汽车
从源头抓起,在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数据等纬度打造新能源造车的体系化能力,即使在波动时期也能稳扎马步,拿下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的位置。
经历了几年的雷声大雨点小,中国新能源造车企业的阶梯分化愈发明显。进入2019年,交付能力更是成为检验玩家们实力的核心标准。
2019年,也是中国汽车行业波动的一年,整个汽车销量持续放缓,而电动车这边补贴政策同步收紧,再加上整体融资环境不明朗等因素,对于还没靠岸的新造车企业来说无疑蒙上一层阴影。
但自行造血,对现阶段的新造车来说既不现实也不公平。不确定性的存在,并不会否定押注新能源的意义,毕竟,无论从技术、经济还是环保层面来看,中国乃至全球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能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稳下来,是新造车们往前走的主旋律,而且往往需要更多新的和创新的应对方案。
威马汽车在探索和践行其应对方案的路上,有不少引人思考和值得借鉴的创新点。
从2015年成立开始,威马就克制加入浩浩荡荡的新造车造势大战,其更多的宣传落脚点放在“先做出让用户用得爽的产品再说”。对创始人、有着深厚汽车行业技术与运营经验的沈晖来说,稳是先决条件。“像传统车企一样敬畏制造,尊重造车规律,加强整合供应链,才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体验出色且成本合理的产品和服务。”沈晖说,稳,并不与创新对立。稳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而创新则是让企业持续稳的保障。
于稳,威马从源头抓起,让造电动车成为体系化的业务,从搭建自主研发体系——今年4月,威马发布了Living Motion三电动能系统、Living Pilot智行辅助系统和Living Engine全车智能交互系统,分别从电动车的三电内核、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座舱三个方面打造技术矩阵,到自建C2M(customed to manufactured)生产基地以提供稳定靠谱的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的智能制造体系,还有辐射了全国111座城市的186家网点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以及一个为产品改进、品牌服务、渠道建设等提供有力支持的数据体系。“汽车市场的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也会更加明显,只有拥有完善的体系能力,才能快速响应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用户价值实现。”沈晖说。
有了体系化带来的稳定基础,于创新,威马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也有更多的空间。首先在产品上,它就选了一条与特斯拉们不一样的切入路径:以EX5为代表的威马智能电动汽车主打走量,售价在13.98-16.98万元的区间,可实现400-520km的综合续航。2019年1-11月,EX5的累计交付量达到15,355辆,成为造车新势力2019年累计交付量第一的车型。同时,威马在网点铺设上,除了一二线城市以外,还不断探索渠道下沉,门店最北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南到海南省三亚市,已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看到威马的身影。
针对用户体验,除了今年4月份三大核心技术的发布,威马还在7月份实施了动力电池终身免费质保的政策,也是首个在这方面做出承诺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并在充电服务上携手多家充电服务商接入近20万根充电桩。此外,它也携手美团、百度、小米等公司,围绕用户体验搭建智慧出行生态圈,以及通过“即客行”这一平台提供旅游租车和网约车等更多种类的出行业态。
沈晖认为,在现阶段,新造车如果再拿情怀、情感做故事已经索然无味,现在是要“死抠”用户体验的时候。“还是那句,要让用户用得起、用得爽,要真正解决续航、安全等痛点,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些是目前需要发挥创新的聚焦点。”
据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前三个季度,威马连续销量位居造车新势力的第一,累计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1.16%。第二款量产车EX6 Plus也已开放订购。过去的一年,算不上硕果累累,但在整体行业环境压力大的情况下,威马依然取得不少成绩,每一步都走得很稳。稳,是先决条件。
文 | 快公司编辑部
编辑 | Irene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