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又到了晚上鉴影的时候了!
小爱听说《寄生虫》的时候“仅仅是因为名字”(以为是科幻片),就把它归作了《寄生兽》的一类,没有太多的好奇心。
后来听说《寄生虫》这部片子真的很好看的时候,是因为朋友圈的推荐勾起了好奇心。后来查了一查,发现这是一部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韩国影片!!!
什么时候韩国的片子越来蒸蒸日上了~包括前段时间它们的网络大片《德鲁纳酒店》也是这么默默地火到了大陆。
这种后来发力的情况,就像当初《釜山行》、《雪国列车》以及《隧道》那般出彩,深谙人性挖掘和对比强烈的反差人格设定手法,价值观总是在反思社会阶层的不公平的腐烂现象,让观众心声得到映射,让观众刮目相看!!!
不经常看韩片的小爱,为此特地上网搜了一搜豆瓣关于《寄生虫》的详细资料,发现这是一部现实剧情题材的电影,并且评分超过9分,观众的好评还是一致的表达影片拍摄的深刻与完美。
还各种群蹦跶冒泡的求影片资源,最后对这部电影来了一场笔记式的观影探索,然而“并没有任何feel”,前期快进几分钟的剧情看不下去,也可以说“没有看懂”这部片子,一度认为自己并没有看懂这部片子。
百思不得其解以及深度怀疑自己的小爱一阵懵逼,甚至拿好了的笔记本都是空白页闪动,为此各种求救观影之后朋友们对《寄生虫》的评价,也是一致的好评!
可是,当小爱提出“《寄生虫》好看在哪里的时候”?他们却哑口无言!很久才有人说可能是缺少争议性吧~是的,拍摄的越完美的片子反而缺少了这个时代的话题感,就算你再优秀流量也起不来,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但,这绝对不是《寄生虫》这部影片评分从9跌至8的原因,因为越来越多的观众对此影片的内容剧情表示了“看不懂”以及所表达的“价值观”太过直白,容易让人忘却的完美叙述。
(以下观点仅代表小爱个人看法,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区“口诛笔伐”)
看不懂的地方在哪里?
(地下室的生活)
这里必须要提两个地下室的家庭:一个是金基泽一家和前保姆一家。同样是住在地下室,但在穷人阶层上他们都算不上穷人阶层。(穷的含义分为两种:人穷和志不穷)
金基泽一家的地下室穷法:比正常马路要低那么一个人的身高的地下室,容纳了一家四肢健全并头脑无比灵活的一家四口,可他们依旧选择做无业游民的靠点工吃着外卖,甚至还吐槽金基宇朋友送来的是山水石而不是吃的丑陋德行。
靠着一次带有目的性的富人家家教施舍方能转变一家命运的开始,从此一家人的算计头脑堪比福尔摩斯的精准算计,让本性善良的朴社长一家一步步进入了信任空间,以至于有了后面的放肆……
前保姆一家的地下室活法:惊讶于前保姆在前前主人的手下就已经带着逃高利贷的丈夫在地下室寄生了四年,佩服这样的耐心和寄生虫的活法。
丈夫还为此奉朴社长为神灵的尊敬,这是荒唐扭曲心态,导演能扯到穷人阶层也是很勉强的,但也不能保证她的丈夫是不是神经病那类。
关于寄生四年地下室的生活逻辑性,前保姆被金一家设计赶出来,金回到自己的地方却被四年前的高利贷追打,带着遍体鳞伤以及剪短摄像头的危险雨夜寻夫!
明着是为了拯救一周没吃东西的丈夫,实则是为了躲避高利贷的逼迫?还是说前保姆已经习惯了朴社长一家的富足环境,遍体鳞伤只是因为剪断摄像头那些所受的伤?
想想,四年前的高利贷组织竟然还存在?如果是合法经营失败,后面重新起家就好了,也可以靠着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却要想着寄生的办法生存,这与穷人阶层的那一类人又是不搭边的。
对比一下,不管是金基泽还是前保姆,他们的行为明明是自我堕落的寄生而不是出于奋斗并不得钱的那种穷人阶层的寄生,这跟故意杀人放火是一个德行的隐喻人设,并不是出于影片一直打亮灯牵线穷人和富人差距的中心所在。
别反驳,可能小爱没看懂!
(山水石的作用)
从一开始,金泽宇的朋友从来石头他们一家就觉得是假的,要不然不会有后面金泽宇看见尿尿的人拿着石头去驱赶,后面石头从水里浮起来到被石头差点砸死再从水里沉下去都代表了金基宇被设定的穷人劣根性,想放弃又依赖接受的现状。
可以做交换生的朋友家里不会太差,但金基宇做了朴社长女儿的英语老师之后却变得和朋友一样想追求富人家女儿,这样的剧情完全与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相矛盾,难道是以为与富人挂上了钩,腰板也直了?
但不可否认,最后富人家女儿背着满头是血的金基宇在人群中逃跑的时候,很美!
(前保姆的两面性)
初见这个保姆是高贵又有气质,带着一副富人家的高傲姿态的女主人的影子,就连朴夫人有事都要给她商量。
后来她鼻青脸肿的在雨夜天出现,镜头下的她就像个撕掉富人伪面具的穷鬼,一字一句的揭露自己和丈夫长时间以来的寄生,剧情反转的让小爱懵逼!
不过,正是因为前保姆从伪富人到真穷人的转变让小爱不得不点赞编剧和导演,富人完全被颠覆了形象。
(朴社长一家的和谐)
整部电影长达2小时多,但刷到一半你都能看到朴社长一家并没有做任何伤害性的事情,只是在朴夫人抽取佣金和朴社长闻到特别气味上有镜头表述,最后的捡钥匙的动作本人觉得很正常。(穷人的我也怕血腥味)
但《寄生虫》这部片子从朴社长说起在车里闻到那股子气味就开始来映射穷人的气味,包括他的小儿子也说金基泽和他老婆身上有股一样的味道,朴社长和夫人在沙发上睡觉也说闻到了那股味道,但最后的露骨粗话也可穷人的味道无异。
说到底,穷人和富人在这部影片中的对立感从来不存在,所有的角色骨子里都是“穷人”。
价值观表达了什么?
(仇富与恶穷说服力不足)
仅仅靠金一家的处境、寄生去引发富人接近穷人的生活对比,靠着一系列的完美剧情和拍摄手法去说服这样一件“仇富和恶穷”的反差现实阶层,这样的说服力是苍白的,甚至可以说用力过度。
富人之所以富不是因为头脑简单和心地善良,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挣不到钱而是因为坑蒙拐骗!
关于结局的探讨性问题?
为什么一面脾气暴躁放肆,一面却懂得审视夺度的妹妹金基婷死了,留下了始作俑者金基宇的翻身?
为什么父亲金基泽杀了人却可以依旧背着“寄生虫”的帽子住在地下室苟活而下?
为什么朴社长歧视穷人却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知道是小爱没有看懂中间剧情的伏笔还是影片估计留下了很多问题思考,总之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结局设定的是不公平的,甚至有些鱼偏于穷人的救赎和富人的惩罚,但导演对此是否定的态度。
对此,你怎么看?
不管是任何一部影视剧,让观众记住的:一定要是有话题可以去讨论的,而不是追求完美表述的剧情和拍摄手法,这才是现实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