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乔小乔》:看张悦然笔下的新小乔如何在戾怨和扭曲中实现救赎

2019-12-27   东湖野客

大乔小乔,原本是古代的两位有名的美女。大乔被孙策纳妾一年后,孙策就遇刺身亡,大乔悲痛欲绝,几欲投江寻夫;小乔被献给周瑜后,虽才子佳人、琴瑟相和,可惜共处也不过十一年,周瑜病死巴丘,小乔时年约三十岁,凄凉悲苦也可想象。

《小说集》封面

青年作家张悦然以《大乔小乔》为题写就中篇小说,虽然与历史上二乔的故事有天壤之别,但已然为故事奠定了悲情和苦难的基调。她打破以往奇幻、华丽的创作风格和局限,以80后作家难得的冷静、成熟和悲悯的思维,用克制、沉稳而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生命个体在面对冷漠、残酷和扭曲的家庭成长环境中所做出的不同选择。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因为过去境遇所形成的扭曲和偏斜的世界观,但它也许会因为某些事情的发生而再度改变或者获得矫正。我关心那样的时刻,相信那样的时刻,期待那样的时刻。——张悦然

提起张悦然,大家并不陌生。她14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19岁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在青少年文坛成为标志性人物,与韩寒、郭敬明并称为“青春文学三驾马车”。张悦然早期的文章,灵感飞扬、情节奇幻、语言精妙,主要探讨青春期内心隐秘情感。告别青春文学后,张悦然在创作上出现了近10年的长篇小说真空期。

作家张悦然

2016年,张悦然以一部长篇小说《茧》重回大众视野。2017年10月推出中篇小说集《我循着火光而来》,《大乔小乔》即是该小说集中的九部之一。在这篇小说中,张悦然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改变,奇想、梦幻、华丽的比喻等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质朴、简练的语言,贴近生活的真实存在感。张悦然凭借该小说荣获了2018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故事背景:本不应该存在的妹妹选择逃离,善良懦弱的姐姐留在父母身边被一点点吞噬

小说讲述的是一对亲姐妹的故事。主人公妹妹许妍是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超生孩子,因为她的出生,她的父亲失去工作,十分不喜欢她。从此,父亲乔建斌整日酗酒砸东西;母亲王亚珍心生怨气,两个人开始无休止的到处上访、发帖子讨说法。


悲伤的孩子

许妍从小生活在这种怨戾和扭曲的环境中,心中憎恶父母,嫉妒姐姐乔琳,却幻想要取代她在父母心中的位置。高考时,妹妹考到北京并留京工作,试图摆脱自己曾经的一切,努力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姐姐乔琳性格温驯善良,从小对妹妹无微不至的关照。性格懦弱的她高考后选择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着他们,慢慢被他们的怨念、执迷和无望一点点吞噬,最后在绝望中选择了跳河自杀。

小说情节设计的过人之处,在于姐妹两人成长经历上,角色的微妙互换。张悦然试图通过妹妹许妍心里变化,来探索个体生命在“面对过去境遇所形成的扭曲和偏斜的世界观”时,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以及个体生命在面对悲苦命运时的抉择和结局。

从小陷于扭曲和暴戾的原生家庭,年少的许妍将自己封闭在充满孤独偏狭、隐忍要强情绪的盒子里

许妍的出生本就是一个意外。母亲上了节育环却意外怀孕,又因为风湿性心脏病,一直拖到怀孕七月才被医院强制引产。而这个婴儿竟然意外活下来,父亲因此被学校开除公职。他的父母并没有选择适应这种生活,努力为子女撑起一片天地,或是豁达乐观的接受一切,而是把意外出生的女儿当做“噩耗”,对她冷眼相加,甚至熟视无睹。她的父母以一种受难者的姿态,陷入一种无休止的相互抱怨、消沉冷漠中。

示意图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大乔小乔均出身一个愁容多于笑容、抱怨多于谅解、泪光多于阳光的生长环境,原生家庭对子女潜意识的巨大影响被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许妍从小相当于被父母抛弃,跟着外婆一起生活,却住的离父母并不远。父母对她的生而不养、冷眼相加,让她从小就对父母心生怨恨,认为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家庭,“在她心里,乔琳和爸妈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她是多余的。”然而孩子对父母和家庭天生的渴望,又深深折磨着幼小的她,让她对这个破烂不堪的家充满幻想,“她觉得那是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这种矛盾情绪的挤压下,她内心是孤独而冷漠的,不再轻易向他人坦诚自己;她内心又是偏执和对抗的,她习惯了在反抗父母意志中前行,努力去逃离去过上更好的生活。

虽然姐姐乔琳对她非常关心和爱护,但是偶尔可怕的、邪恶的想法还是会主导她,“如果没有乔琳……她无数次这样想。”这种“从未被她承认过的愿望”加剧了她的痛苦、偏狭,带着强烈的嫉妒心生活在姐姐身边,她内心欺骗自己、不承认姐姐对她的爱。乔琳给了许妍最心爱的雪花膏盒子,许妍会反驳“我拿最喜欢的纽扣跟你换的”;乔琳喜欢于一鸣,许妍就跟在于一鸣后面考到北京,并跟于一鸣发生了关系。漂亮善良的姐姐乔琳,在许妍变形的心里,却如同一块硬硬的石头。她的嫉妒战胜了她的理性,甚至压到了亲情,让年少无知、弥漫怨恨的她生活在了阴影里。

难以割舍的姐妹亲情,无法融入的上层圈子,让成年的她逐渐理性和慈悲,乔琳的自杀让她从难以释怀的戾怨中完成自我救赎

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实在不排挤意志的自由表现。——车尔尼雪夫斯基

年少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绝不会因时间的流失而消逝,或者被收拾到一个随身携带的封闭盒子里,成为仅供闲暇或怀伤时的道具,而是会烙印到心上,伴随着人的一生。

姐妹

原生家庭的影响,让许妍学会冷漠、学会逃离,也学会不断追求过上更好的生活。当姐姐乔琳来北京找她时,她小心保护着自己现有的生活,多疑的问“是爸妈让你来的吧?”,她拒绝再和那个家庭扯上任何关系;当她认识沈皓明后,期盼着融入更上一层的生活圈子,她没有告诉沈浩明自己可能无法生育,甚至让乔琳在沈皓明面前装做自己的表姐;她延续了一贯的冷漠,前一段时间“她和几个从前要好的朋友坐在路边的烧烤摊”,认识沈皓明后,就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后也许不会再见他们了”。

然而,任何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姐妹之间不间断的沟通渐渐消融了她的对抗和怨毒,爱情的卑微和无助渐渐唤醒了她的理性和悲悯。正如心理学大师荣格在“潜意识即是命运”后面说的另一句话,“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当沈皓明的弟弟,九岁的沈皓辰向许妍抱怨:“这个家里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我”,许妍发现:“他(沈皓辰)爸妈要他不过是为了装点生活”,原来即使生活在这种高大上的家庭中,年少尚不成熟的孩子也有对父母的不满和怨恨;当沈皓明告诉她在前女友家里过夜并发来分手短信后,她渐渐明白自己卑微到尘埃里的爱并不能换来更上一层的生活,于是她剪了"影响运势"的齐刘海,换了短发。

姐姐乔琳在父母绝望和怨念中被吞噬,投河自杀。许妍赶回家中,躺倒乔琳曾经睡过的床上,她终于意识到小时候对她无微不至关心和爱护的姐姐,已经不在了。那个尚未曾从这个破落不堪的家中解脱过,那个成年后替她承担了了家里一切苦厄,那个把她保护在远离这个家庭影响之外的姐姐,永远回不来了。“有时候望着它们,许妍会有一种想和乔琳说话的渴望”。

作家张悦然

在这个悲剧故事中,姐姐乔琳是许妍人生观最大的积极因素,她用善良而丰富的亲情沟通,逐渐消融着许妍的防备、怨恨;用自己绝望无助的自杀,唤醒了许妍的潜意识。许妍在自我角力中,逐渐实现了灵魂和生命的救赎,与人生达成了和解,改变了命运走向。然而,乔琳呢?这个在小说中始终担负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姐姐,她的生命和价值又该如何评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