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这些味道,你就能找到回襄阳的路……

2019-11-01   荆楚湖北大视野


如果离开襄阳,关于这座城市你会记住什么?

古隆中,新襄阳;汉江水养育着600多万襄阳人;新建的唐城影视基地留不住旧时的回忆;人民广场热闹的气氛也落寞于城市发展。


脑海中对于襄阳的记忆越来越模糊,舌尖对襄阳留念却愈发的强烈。



牛肉面的辣,牛杂火锅的嫩,豆皮的酥,铁板烧的香,粉条汤的滑,金刚酥的硬,锅巴的脆,孔明菜的咸...



舌头一遍遍帮你把回忆舔醒,又一次次的沉醉。你会记不清襄阳风景里的细微,却忘不了在风景里吃到的这些美食。




襄阳火车站,襄阳人出远门前总要吃一碗牛肉面或豆腐面,一旦离开了这片土地,哪怕招牌写着正宗襄阳牛肉面,面条也失去了它本身的滋味。



不舍与挂念,随着几筷子牛肉牛杂和蘸满牛油的碱水面,一同穿过喉咙,落在了心尖上。



回到襄阳时,出站后的当务之急还是一碗牛肉牛杂面,猛嗦面条的速度和力度,就是归来游子思念襄阳最好的诠释。



离火车站最近、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是幸福路牛肉面,自家炼制的牛油,还有包装的盒装面,拥有很多回忆,味道却每况愈下。




会吃的铁路人当然拥有属于自己小面馆,黄鹤巷里的鄂湘牛肉面就是下火车后,他们的秘密基地。



不怕累的人,也会不远万里的跑去各个地方,去吃自己心目中的襄阳最好吃的面条,邓家牛腩面、赛家金多、黄府、汪胖子、谢家、各有各的好味。



当然,每个人心中最好吃的那碗,不是家楼下的那碗,就是别人家楼下的那碗。




以前每次陪爷爷奶奶去铁路大院,他们是为了去买菜做饭,而我只是为了顺道蹭着一口鲜嫩的里脊肉串和麻辣的干煸牛肉丝。



从小时候到现在,我爱的都是番茄酱配里脊,酸甜的番茄酱把里脊的嫩突显的更加强烈。


记得这些味道,你就能找到回襄阳的路……


拿到手就能闻到牛肉的麻辣香味,咀嚼时花椒的麻瞬间袭击后脑勺,麻木的舌头上带有一丝微甜,辣椒的香气环绕在嘴巴,迟迟不肯散去。



偶尔还要给闺蜜带上一份她最爱的肉夹馍,每一块外焦内馅丰富的肉夹馍,包裹着醇厚的肉香,咬下去就让人沉醉。


记得这些味道,你就能找到回襄阳的路……


大院好吃的东西太多了,烧鸡公、鲜鱼庄、烧烤、烤冷面,只要你能想的到的,在大院好好找都能挖出来。




提起人民广场,普通人都会想起那段叱咤襄阳的江湖史。曾经的市中心,随着没落的开放广场一起渐渐无人问津。



现在能撑起人民广场的大概只有夜生活丰富的拉美步行街和吃货们心心念念的各种美食。



就像吃了无数次的老奶奶粉条汤,看似简单,却永远摸不清老板到底是怎么做的,具体一条街上哪家最好吃,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还有换掉了三任男朋友也没换掉的这家海鲜烧烤,玩完之后,用它家香辣的铁板花甲和饸饹面,就能和朋友安稳的给夜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



白天的人民广场也有属于自己的味道,中山后街的安春园里安老爷子的烧三样和羊肉胡饽,因为每年只开6个月,想起的时候只能干吞口水。



没有招牌没有店名,扎根在东风路美联超市对面的巷子里,连你爸爸爷爷都吃过的百年清汤挑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李家肠子汤,低温慢熬五个小时,让萝卜的清香完美替换掉肠子的腥,再配上一份祖传的蒸菜,养生暖胃又舒服。




藏在定中街的可不是只有地标级的马记烧鸡,还有一锅熬了34年的丁老五牛杂火锅和沉淀了40年的老黄酒。



三斤半的蛋鸡配上祖传三代的秘制酱料,小火慢熬2小时后,金黄中略带微红,外皮紧致,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馋的手脚不知所措。




牛杂火锅的香气也不甘示弱,哪怕藏在深巷里,也能牵住人的鼻子,让人寻味至此。



牛杂软烂中夹着脆、带着辣,仿佛在嚼牛油味的口香糖,辣气从舌头往下,落到心里,化作暖暖的一团。



无论哪一家都是经典襄阳味的延续、都是舌尖上的襄阳。广场虽然没落了,但美食依旧经典辉煌。



所有襄阳人都知道,吃宵夜要去华丰路。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了解和体验到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数不清的烧烤、炒菜、卤菜和小吃店都在这里扎根了数不清的年头,也有无数门面换了又换。



能在这里留下来的都是强者,做着同样的一份生意,却因为自身突出的好味道和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得以生存。


记得这些味道,你就能找到回襄阳的路……


冀家砂锅面应该算是华丰路上的优等生,一勺独家的秘制调料吃叼了多少襄阳人的嘴。



入口的那股浓香,看似清寡的汤汁却很浓厚。面条吸收了大量的汤汁满口留香,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去亲情友情爱情吃烧烤是几岁,只知道哪怕到现在,朋友还会为了吃它家的烧烤驱车一千多公里。



说不上是味道有多好,大概就是回忆驱使吧。风华路总有一家店,无论多晚都在等你回家。



能和宵夜一条街一较高下的,就是号称外卖一条街的职工街了,属于老城区街巷里的老味道。



辣到崩溃的疯狂烤翅和开了十几年的爽QQ酸辣粉,是这条街上的神级美味,只要一提到职工街,首先要吃的就是他家。




路口靠近高庄街的金苹果、骚鸡公,名字看起来特别low,环境也特别low,但味道却禁得住时间的考验。


最任性的当属王老四夜市的四爷,店面藏在树后面,晚上没有灯很难发现,却凭着一碗炒面炒了26年。


记得这些味道,你就能找到回襄阳的路……



炒面的面种可以自由选择,但最多的还是粗面,简单的鸡蛋肉丝炒面,吃起来酱香味浓郁,亲切的家常口味。




学校附近最能让人铭记味道大概就是一中附近的铁板烧了,学生时代每个周末来这里吃都能碰到熟人。



以前上面放的都是铁炉子里面放着炭,现在都变成了煤气灶。十几年来菜价都没有怎么变过。



菜端上来基本已经熟了,烧热的铁板冒着热气,各类菜品堆成小山样平铺在铁板上,待香味钻进鼻子,脑海中的回忆就也被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