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哭了,眼泪背后是47年的心酸:要持续赢,你必须学会不断清零

2019-09-29   粥左罗频道



作者 l 尹晓静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即使她是郎平,这个战绩也出乎意外。

2019年9月29日,第13届女排世界杯收官赛,已经提前夺冠的中国女排对阵阿根廷队。

首局开局不利,第一次技术暂停后,阿根廷将比分反超,中国女排强势反击,才把比分战到17—17平局,但后面中国女排冲劲十足,没有让阿根廷队再拿一分,最终25—17拿下第一局。第二局,中国女排渐入佳境,25—14拿下,第三局完全压制对手,大比分赢得比赛。


郎平最终以11场全胜的战绩拿下世界杯冠军,献礼新中国华诞!

中国女排赢了,但郎平哭了。

中国女排是我们在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过世界冠军的队伍。而且,一拿就是10次!其中,郎平作为运动员拿过4次,作为教练员拿过3次。可以说,没有郎平,就没有中国女排的现在。中国女排对于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而郎平也早已成为中国女排的一个符号。


1973年,13岁的郎平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从此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排球。

郎平的眼泪背后,是过去47年的心酸。


01

25岁拿过5个世界冠军后

郎平选择将过去清零,退役读书

郎平的父亲曾说:郎平把这辈子都献给了排球。

而郎平,也正是在热爱体育的父亲的影响下,才踏上了排球之路。

1973年郎平进入排球少年班,1978年就因表现特别优异被破格选拔进国家队。那年,她才刚刚18岁。

她个子高,足足有一米八四,弹跳力超强,技术又好,没多久就超过所有前辈,成为球队的主攻手和主力队员。

中国女排也在她的带领下,从1981年到1985年,所向披靡,连夺五连冠。

1981年,夺得世界杯冠军,这是女排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1982年,勇夺世锦赛冠军。

1984年,夺得洛杉矶奥运冠军,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枚集体项目的奥运金牌。

1985年,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


谁敢不服那时的中国女排?谁敢不服当时的最佳主攻手郎平?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正处于巅峰时期的郎平在拿下第五个世界冠军后,才25岁就选择退役。她这样一位为中国带来无尽荣耀的明星球员,退役之后会去哪儿?

领导班子自然不敢怠慢:

“北京体委的副主任做不?副局级,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多美。”

“我不做!“

谁都没想到,郎平居然强硬拒绝了。

而她自己寻的去处,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先去北师大学英语,然后自费去美国留学。

一个在国内满载荣光的传奇运动员,放着大好仕途不走,偏要从零开始学英语,还自费留学,她是不是疯了?

她当然没疯。

关于这个出人意料的选择,郎平说:

世界冠军只是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我前面的路是“零”,一切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再开辟一条新路。

不过,这条新路远比她想象地难走。

首先是自己没钱。出国前,她浑身上下只有家里东拼西凑的90美元。

其次是不适应。她从14岁就进体校过集体生活,什么都是国家安排,一时之间根本不知道如何在体制外生活。

最后是语言不通。她当时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支持她在美国独立生活,因此只好暂住在加州的铁杆球迷家,厚着脸皮蹭吃蹭喝蹭车子。

后来,郎平觉得一直依赖别人也不是个办法,“生活不独立,感觉便不完整”。

于是,她又开始挑战自己:离开华人聚集的加州,一个人跑到没什么华人的新墨西哥州上大学,并跟校方谈判说“我给你们带球队,你帮我免学费”。

学费有着落了,但生活费还不知所踪。

为了赚钱,她曾经在暑期马不停蹄地连跑10个夏令营,去做孩子们的排球教练,教一群根本没想过好好练球的小屁孩;

为了省钱,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奥运冠军连麦当劳都不舍得吃,自己动手做三明治吃到吐,一个星期只舍得花五六美元;

为了攒钱,她又跑到意大利给排球俱乐部老板打工,软骨碎片都碎在关节里了也忍着伤痛不愿意休息,因为只要她上场,100%赢球;

……

有一次,她回国打表演赛,发现昔日队友早已成为处长、主任,只有她还是一个穷学生,一无所有。

这种落差,她后悔吗?

当然不。郎平说过,做选择之前会纠结,做完选择后就会只向前看。

没多久,只朝前看的郎平就以560分的成绩通过了托福考试,还拿到了工作签证,可以接受各大球队的邀请,凭自己的实力赚取高薪酬。

后来,郎平靠自己的努力买了一栋前后都有花园的大房子,买了自己的汽车,拿了绿卡,还生了个可爱的女儿,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迈进。

有人喜欢沉浸在过去的荣耀,而郎平却从不留恋过去的荣光。毕竟,人生路漫漫,“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


02

10年后重新启航,再次回国执教

带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前列

80年代初期的中国女排有多荣耀,90年代初期的中国女排就有多糟糕。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女排卫冕失败,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排排名第七。

这还是那支勇夺世界五连冠的队伍吗?所有人都急得团团转,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救吗?怎么救?找谁救?

——找郎平救!

不知道是谁先提议的郎平,但这个提议一经提出,大家的脑子里便不再容下第二人选。

问题是,她愿意吗?

谁都知道那时的女排就是个烂摊子,谁都知道一回国免不了就要趟浑水。再说,万一没把女排带起来,责任谁负?骂声谁扛?

肯定是郎平扛。

国人把振兴女排的希望寄托在郎平身上,只希望她赶紧回国执教。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远在美国的郎平,正陷入人生一次重大危机。

她离婚了,女儿只有两岁。


好不容易在美国有了大房子,还没住热乎,郎平和前八一男排队员白帆的婚姻就走到了尽头。这段爱情曾引人艳羡,但这次真的“缘分尽了”。

她在自传中写道:分手,让人感到痛楚,就像要割去你的手、你的脚,哪怕你的手脚都伤残了,割去它们只是为了保全生命,但这个“割去”手术,是钻心的。

没有人知道那时的她有多痛苦,但在后来的采访中这位铁榔头淡然地说: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就在这个关头,突然接到回国执教的邀请,郎平本来难以平静的内心更加翻江倒海。

她一直对中国女排充满了感情,怀孕8个月时还跑去给来美国比赛的中国女排加油鼓气。但这次她的客观情况真的非常棘手,除了婚姻危机带来的伤痛,她还要考虑一个问题:

一旦回国执教,就要离开女儿好几年。而宝贝女儿才刚刚两岁,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一边是宝贝女儿,一边是国家和人民的期待,该怎么选?

让她做出选择的,是体委官员说的一句话: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因为这句话,郎平放下在美国的一切,在1995年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一职。回国后第二年,就带领女排夺得1995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银牌!

1998年,又夺得世锦赛的亚军!

中国女排,终于从世界第七的噩梦中走出,重回世界强队之列。

对此,郎平曾说:女排在中国人心目中有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女排打球已经超越了排球,超越了体育本身。如果能把女排带出低谷,也是对我自身价值的挑战。


03

2008年北京奥运会

郎平带领美国队击败中国女排

郎平在短短一两年之内把中国女排带到世界第二,这个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是她的牺牲。不仅牺牲了和女儿的相处时光,还牺牲了自己的身体。

她的髌骨都被拿掉了,一活动就是骨头碰骨头,不停地出积液。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是好的,惹得女儿心疼的说:妈妈,你就是脖子以上是好的,脖子以下都不行了。

更可怕的是,由于多年的伤病和当教练后的积劳成疾,医生说郎平的心脏就像老人一样无力。

在备战世界大赛时,郎平在食堂突然就倒地不起,吓得队员们连忙送她就医。而这样出乎意料的晕厥,对她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

可以说,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是郎平拿命搏来的。不过,对女排爱得深沉的郎平却在主教练一职的合约期满后,重回美国。

为什么还要再回美国?

首先是身体原因不允许她继续执教。再这样过度损耗下去,不仅是对自己身体不负责任,更是对中国女排的不负责。在郎平心里,只有把自己的身体调养好了,才能不给队里添麻烦,才能不让女排姑娘们担心。

其次是女儿的成长需要她。万一女儿觉得妈妈只爱排球不爱她怎么办?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1998年,郎平回美国与女儿团聚。

修养一段时间后,为了养家,郎平继续接受各大球队邀请,担任女排教练。并且,在2005年与美国女排签订合约,成为美国女排的主教练。

转眼就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狭路相逢,必有一败。

也是在这时,很多人才惊讶的发现,那个受大家敬仰的“民族英雄”郎平居然站在了中国女排的“对立面”,在家门口打我们自己人。

最要命的是,她还打赢了。而且是很漂亮的成绩,3:0。

一时间,谩骂和非议纷至沓来。

“卖国贼!汉奸!”


键盘侠们疯狂用各种侮辱性词汇攻击郎平,全然忘记了她在80年代和90年代为中国女排的付出和成就。

对于这些谩骂和非议,郎平扛了下来:

“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才接受这份工作的,其他什么都改变不了我是一个中国人的事实。郎平是属于中国的。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

在她眼里,排球是她的一生挚爱,也是她的事业,无论执教哪支球队,都是为排球这项运动做贡献。

再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教美国队打球并拿到银牌,不是更给中国人长脸吗?真正给中国人丢脸的,是那群嘴脸丑恶的键盘侠。

郎平,只是再一次用成绩证明:在三大球中,我们中国人不是全都要靠外援,我们中国人也不是处处都要跟国外的球队学经验。在排球上,你们要跟我郎平学,学好了,才能赢。


04

再次清零,重回中国执教

世界杯11连胜夺冠后

继续冲击2020年奥运会

这么多年来,中国女排的成绩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在2008到2012年这个周期尤其明显。

2008年刚刚获得北京奥运会铜牌,2009年亚锦赛就爆冷输给泰国“荣获”亚军,一下子从世界第三落到亚洲第二。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1/4决赛中,又破天荒的输给日本,最终只能名列第五。

为了稳住女排的成绩,体委的领导们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女排主教练也在短短几年内换了三个。

可惜都没稳住。

危急时刻,大家又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郎平。而当时的郎平正准备淡出排坛。毕竟大半辈子都围着排球转,也是时候多陪陪女儿,也顺便放松一下自己。

她在访谈中曾笑着说:我和女儿两个人都是吃货,要周游列国多吃好吃的!

可惜,好吃的没吃上,接盘烂摊子倒是很顺手。

2013年,她在一番抉择之后,还是选择回国担下女排主教练的重任。

这次回国之前,郎平早已积累了在世界各地执教的丰富经验,这一点,任何教练都无法匹敌。也因此,郎平这次回国执教的条件就是:

我要对体制内的中国女排有绝对的发言权。

挑战体制,挑战权威,这就是2013年的郎平。

郎平对体制内的中国女排,有三处跨时代的挑战:

第一,创建“大国家队”。

所谓大国家队,就是扩大集训名额,给新人机会。2013年刚回国任教时,先后组织了四期集训,调动队员人数交过30人。2015年世界杯备战时,仍给出了26人的集训名单。

这意味着,无论女排选手们年纪有多小、归属于哪个地方队,只要有实力、表现出色,国家队全都欢迎。

这种策略让郎平发掘了不少好苗子,目前女排的第一主攻手朱婷就是这么被发现的。而朱婷,也是中国第三位获得奥运会最佳运动员称号的中国选手,成就斐然。

第二,是取消“军规”。

体制内的中国女排一直以来都是半军事化管理。这对一群既活泼又爱美的女排姑娘们来说,有些“灭人性”。

而郎平上任后,做到了对队员们的人性化管理。可以打扮自己,可以网购,甚至可以看电视剧。

有松有驰的结果是:这群90后姑娘们不仅变得更美,在国际赛场上也更有竞争力。

第三,是建立更专业的团队。

郎平从美国请回来好几位专业的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的专家,队员们有伤病赶紧治,还要用最先进的医学疗法治。

除此之外,还根据运动科学的原理,取消了蹲杠铃等损害膝盖的练习,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和训练,保证女排姑娘们伤病少、胜利多。

在郎平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中国女排终于起死回生:

201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夺得亚军,这是自1998年以来我们在世锦赛上取得的最佳战绩;

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勇夺冠军,重新坐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获金牌,稳住了老大的地位。

2019年,也就是刚刚结束的女排世界杯,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再一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世界杯11连胜,夺冠了,然后呢?

郎平已经60岁,她不再年轻,伤病缠身,但她不会停下,就像过去这些年一样,走下领奖台,她会把一切清零。

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后的第一节训练课上,郎导就告诫姑娘们:“打完一项世界大赛就要一切归零,中国女排想要保持在强队之列,就要从零开始,力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拿到奖牌。”

郎平,感谢你带我们一起看“升国旗,奏国歌”,也期待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继续看“升国旗,奏国歌”。

郎平,辛苦了!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尹晓静。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