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转转。
这句话刺痛了多少平凡的内心,想要出去奈何有着诸多羁绊,家庭、事业、经济等,当世界还未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或许我们就该同这个世界告别。
但总有一些人,在这些琐碎面前,想要为自己活一次,哪怕头破血流,至少年老之时不会后悔。
当56岁的苏敏,下定决心为自己活一次,她为自己准备了一次自驾游,因为忍受不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不幸婚姻,她打算逃离家庭,但是她没有为这次逃离限定时间,也就是说她自己在无任何想法时做下此决定,或许她很快就回来,或许她会选择离婚,永远也不回来。
苏敏的苦衷
苏敏回想起多年来的婚姻生活,在某一个时刻她觉得自己太压抑了,所以想要逃离现实。
不如意的婚姻她可能想过千万次的要离婚,可是每一次都有不离的理由:孩子太小了不能缺爹少妈的,再忍忍孩子大了再离吧。
孩子大了,上大学了,想离婚了,又怕孩子找对象被嫌弃单亲家庭,也老了,折腾不起来了,到最后,一声叹息,唉,凑合凑合,再忍忍,等孩子结婚了再离。孩子结婚了,马上又有孙子了,又要看孙子还是离不了,孙子大了自己也老了。56岁了,再不成全一次自己,以后可能就走不动了。
苏敏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一个类似的悲伤故事。
故事里的女人也是一忍再忍。年轻时因为孩子小,不离婚;孩子长大了要找对象,怕人家说是单亲不离;等孩子各自成家了,生病了需要人照顾,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又把这个担子接过来了,直到老头离去那天,这个女人没有去守灵堂,而是去跳广场舞。
孩子疑惑不解,甚至觉得自己的母亲怎么会这么冷血,她告诉孩子们:我解脱了。
或许,这就是婚姻。因为有孩子,有很多的女人可能会迁就一辈子。
60后的女性,身上背负了太深的传统的烙印,她们永远无法自然而然地做自己,她们可以决绝地逃离丈夫,但是逃离不了亲情,丈夫生病了,女儿肯定要照顾,心疼女儿,最后只好再牺牲自己,这样的例子见得太多了。
苏敏不是现实版的娜拉,她只是一个无奈的满腔悲愤却委屈求全的没有自我的母亲,这段自驾的旅程,已经是她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了。
苏敏谈到丈夫,心里的不满情绪就上来了。她和丈夫的婚姻,属于见一面就闪婚的那种相亲型传统婚姻。结婚之后,两个人有了孩子,生下孩子,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努力工作赚钱。丈夫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什么帐都算得清清楚楚,如果真的是勤俭持家也就罢了,但是丈夫却是个典型的双标男,对苏敏是铁公鸡、周扒皮,对自己却是无比宽容,花钱大手大脚不说,还对苏敏有家庭暴力。
当然应该也不是太严重的家庭暴力,可是男人打女人本来就很让人难以接受,难道还有人觉得理所当然?
逃出自我
苏敏最后还是回家了,个人感觉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因为苏敏心灵没有寄托,只能算是流浪,女性没有扎实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所谓的离家出走,最终还得回到那个不想回来的家。在外流浪几个月,不见的心情会有多好,路上颠簸流离,吃睡都不好,没有足够的钱一样要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她的家起码是个落脚处,即使有争吵,人最终都会屈服于现实。而婚姻没经营好,双方都有责任。每个人都认真走好自己的路就可以了,我们不是苏敏也不能代替苏敏做决定。
有人还担心苏敏回家后如何面对家人,尤其她的丈夫,还有人觉得苏敏的行为可笑,还说她一定后悔了。
我认为许敏不会后悔。她在旅行中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领略到了祖国大好河山,也转换了自己的心情。她用行动告诉全世界:我可以出去潇洒,想回来我就回来,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回来不是我非得回来,而是我应该回来或者我想回来,说走就走再来一次也不是不可以。
我们要知道,苏敏大姐的丈夫纵有千般不好,但他终归是孩子的父亲。他若有难,大姐不管只能由孩子去管。大姐不忍心,是大姐善良,是大姐有责任感。大姐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有梦想,他们执着,他们坚韧,一切都不妨碍他们脚踏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放飞自我后依然会落地过以前的日子。
苏敏出逃的日子里得到了众人的广泛关注,结交了许多新朋友。有些影视公司还找到她本人,希望她能够拍一部以她为原型的电影。还有些广告公司请她拍广告。可以说一次放纵的逃跑给她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过自己的生活
就像硬币的两面,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我们不能说苏敏大姐最后回家就一定会被丈夫嫌弃,家庭会不幸福。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就算对大姐的回家行为不表示赞同也不能劝人家离婚,说实话,可能离了婚苏敏大姐才会后悔。
生活是自己的,流言蜚语是别人的,只要苏敏大姐决定了,那就应该是考虑再三的,或许冷静下来之后,她才发现丈夫也有好的一面。起码没有外面瞎搞,这么多年都一心一意,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人家也确实没有出轨,这不就够了?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反观我们自己的婚姻就一定比苏敏大姐幸福?
幸福的婚姻都是类似的,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婚姻是两个人的,孤掌难鸣,你永远暖不热一颗自私冷漠的心。或许能最终婚姻能够维持下去的不是爱情,而是彼此的相互忍让,为了孩子,为了亲情,甚至为了不被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