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与存在(二) 原创:小宇宙科学哲学

2022-08-07     小宇宙科学哲学

原标题:动态与存在(二) 原创:小宇宙科学哲学

适用性哲学是在客观物质世界存在的条件下,关于普遍联系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其一,客观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是具有一定的存在周期的。就如太阳并不是会一直存在的,它作为一颗恒星也是有寿命的。一般而言,恒星在死亡之后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由于太阳演化到后期的时候,它的质量比较小,那么它在死亡之后就会变成白矮星。再如恐龙在中生代统治地球时间长达1.6亿年之久,后来在地球上消亡了,在不存在恐龙的条件下,去研究恐龙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不符合科学事实的,是毫无意义的。或者在中生代恐龙时代,不存在人类,而谈中生代人类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也是不符合实际,毫无意义的。

其二,联系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是指一事物、现象及其过程和它事物、现象及其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水的存在,除了其内部氢和氧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还与一定的温度、气压、时间、空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和联系。植物的生长除了种子内部各要素,包括胚、胚乳、种皮之间的联系,也与水分、阳光、土壤等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和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联系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反映的就是客观物质世界动态与存在之间相互联系的普遍性。

其三,持续发展是指某一事物在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中的暴涨。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和不可逆性,它只有一个方向,即由过去到现在并向未来流逝着,是只进不退,有去无回,是一去不复返的,具有不可逆性。比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持续性,这就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其长、宽、高三个方向,现实的空间只能是三维的,不能是四维,甚至于多维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变化也可以称为三维张量。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是和时间、空间相联系的。物质运动总是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占有一定的空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而物质运动是时间、空间的内容,离开内容的抽象形式是不存在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时间、空间以外的物质运动。同时,离开物质的运动,时间和空间也无法量度。人们就是依靠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年、月、日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为一日。

对于适用性哲学来说,不仅要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联系和发展的规律,还要解决如何存在、如何联系和如何发展这些实际问题。只要人类社会存在,那么如何继续存在、如何普遍联系和如何持续发展就是人类社会永远的主题。

其一,人类为什么要解决如何继续存在这一实际问题?首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都是存在寿命的,更何况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其次,从地球的诞生到现在,有很多时段是不存在人类生命的;再次,从考古学对生物化石的分析研究角度看,地球上的几次生物大灭绝充分说明,人类必然会经历大灭绝这一过程阶段,因为人类也是地球的生物—高级动物。而人类的继续存在直接决定着人类的持续发展,所以解决如何继续存在的问题是首要的先决条件。无论人类的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一旦不能摆脱人类大灭绝这一过程阶段,不能离开地球进行星际宜居星球的移民,始终难逃灭顶之灾。如果把人类社会这一单位缩小,如国家、阶级、政党、集团、家庭、个人的存在。这里就着重谈一谈国家如何继续存在。从真实的历史维度可以知晓,一些国家的地方土着人由于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落后,有的已经灭种了,有的被殖民了,还有的被赶跑了。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可圈可点,有些弱小落后的国家要么不存在了,要么被分裂了。这充分说明,一个国家只有科技、经济、军事都强大了,才有继续存在的希望。科技、经济和军事的强大才是和平最有力的后盾。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可以强军,从而具有强大的国防,才能够保家卫国,保护人民。

其二,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如何看待普遍联系这一实际问题?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动态与存在之间的联系,包括动态与动态、存在与存在、动态与存在之间的普遍联系。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的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和现象及其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事物通过其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联系之所以是客观普遍的,是因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现象及其过程都是这个统一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必然和它周围的事物、现象发生种种联系和关系。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证明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自然界,从巨大的天体星系到原子核内部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都是处在客观普遍联系之中。从人们现今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天体,是由卫星、行星、恒星、星系、总星系等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整体。地球上的物质结构,是由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玻色子等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整体。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们以生产关系为基础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无论是国家、阶级、政党、企业、家庭,还是某一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与整个社会发生多种联系。国民经济是由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部门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也依赖于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强大的复兴,就必须开发“智力资源”,实施“人才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为事在人为,发明和创新都是人才所为。

其三,主观动态的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而主观动态包括思维动态和实践动态。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思维动态就是通过思维的分析、研究和总结而得出的持续发展的结论:人类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广泛的普遍的联系。实践动态就是把这种广泛的普遍的联系付诸实施。联系的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直接的、本质的、内部的、必然的、纵向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间接的、非本质的、外部的、偶然的、横向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健康和顺利发展,关键在于我国内部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党的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内部的主要的联系。而我国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我国外部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如我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发展贸易经济往来与他国的关系,开展联合军演与他国的关系,进行和平及安全维护与他国的关系等等,这些就是外部的联系。一个国家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必须加强与外部的联系和关系。大唐盛世的丝绸之路是与外部联系的最好见证,以古为鉴,古为今用,这就是纵向联系。再如横向联系方面,美国为什么在二战之后直到现在一直拥有世界老大的霸主地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分析。一方面是美国作为战胜国在世界各国到处招揽科技人才,科学技术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人才战略;另一方面,美国不但加速国内的经济发展,而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哪怕是昔日战场上的敌人,只要有助于经济的发展,照样可以既往不咎,经济友好往来;再一方面是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不仅有北约盟国,还有它派往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例如派往德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军事力量,这使我不得不想起当时红军对付国民党军队,八路军对付日本侵略者的游击战术,游击战不仅具有机动灵活性,而且可以从不同的点攻击同一点,所以对于红军和八路军来说就会相对损失较小,即使现在俄罗斯的核武器远远超过了美国,但真正发生战事,俄罗斯的损失要远远超过美国,因为俄罗斯是以一点对多点,以一国对多国。美国在二战之后,在科技、经济、军事方面的实践动态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但不是照搬,以洋为鉴,洋为中用。

总之,适用性哲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描述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把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运用于实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f7df6852543e9c860b4c084c059f5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