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想到这次会生这么快,我自己也被吓到了。”
前几天,媒体报道了广州的一例急产,早晨6点半,孕35周的蔡女士忽然感到下腹隐隐作痛,但因为睡得迷迷糊糊,所以并未在意。
可仅仅半个多小时后,蔡女士察觉到腹痛变得规律起来,有过生育经历的她忽然想到,自己可能是要生了。
于是蔡女士赶紧起床洗漱,收拾好东西后,由丈夫陪同紧急赶往医院。
但此时是上午8点多,正值早高峰,出租车走走停停,蔡女士坐在后排腹痛难忍,羊水已经破了。
“大概9点十几分的时候,我感觉下面哗啦有个东西要出来了。”
蔡女士低头一看,宝宝的头部已经娩出,迫不及待要与爸爸妈妈见面了。
这时一旁的丈夫紧急拨打了120电话,但电话刚打完还没10分钟,蔡女士已经把宝宝生下来了。
9点35分,一行人终于到达医院,由于宝宝35周+6分娩,属于早产儿,所以被送往新生儿科观察治疗,蔡女士经急诊抢救后生命体征也逐渐平稳,所幸有惊无险。
都说女人生孩子,就像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但与蔡女士的经历类似,有人分娩却奇快无比,简单地就像在“卸货”。
2021年浙江金华也有位宝妈,本打算站在医院外马路上等待医护人员,结果从下车到把宝宝生出来,总共用时不到1分钟,稍微“蹲了一下马步”,宝宝就出来了。
对此曾有网友表示羡慕,觉得自己生娃痛的死去活来,人家生娃却简单到了极致,差距太大了。
但实际上,“欲速则不达”,其实急产并非好事,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对宝宝来说,都隐藏着着巨大的危险。
生得快不代表生得顺利
急产,顾名思义关键在于一个“急”字。
从医学上来说,一般初产妇的分娩时间在13-16个小时之间,经产妇整个产程大约会持续6.5-7.5个小时。
如果产妇分娩时间小于3个小时的话,就会被认定为急产。
与难产相同,急产也属于分娩异常的一种,发生概率大约为3%,将漫长的产程压缩在短时间内进行,不仅会为准妈妈带来巨大的疼痛,还会对准妈妈自身和胎儿都带来危险。
对产妇而言,过于强劲有力的宫缩,就等同用强力逼迫胎儿冲出狭窄的产道,很容易对产妇的宫颈、产道以及会阴造成撕裂。
而且,由于急产时子宫会在短时间内过度收缩,使宫腔内压力增高、收缩乏力,进一步增加了产后大出血的风险。
尤其急产往往令人猝不及防,来不及赶往医院,缺乏好的分娩环境,可能是在电梯里、马路边,乃至于出租车上,生产环境复杂,也会加大产妇细菌感染的概率。
而对胎儿来说,急产时,因为产道扩充不充分,胎儿很容易受到强烈、持续的挤压,子宫剧烈收缩还会阻断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或者死亡。
此外,因为产妇急产时分娩姿势千奇百怪,还容易造成胎儿挫伤、骨折,乃至于感染的情况。
因此,生得快并不代表生得顺利,那些发生急产并且顺利分娩的宝妈,无一例外都是幸运儿,可遇而不可求。
遇到急产怎么办?
一般来说,有过分娩经历的经产妇,或者是缺乏孕产知识,对分娩征兆不够重视的准妈妈,更容易发生急产。
如果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并伴随腰酸、坠胀感,甚至已经破水了,很可能就是即将要生产了,需要及时就医。
万一真的发生意外,出现急产的话,我们也不要慌,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准备。
首先是看时间,如果情况比较紧迫,赶不到医院的话,不如选择在家里分娩,并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生进行远程协助。
其次,要让产妇躺在床上,垫好毛毯,防止胎儿出生后发生跌落危险,或者被挫伤。
当胎儿头部开始露出时,要用手轻轻下压胎头,使胎头缓慢下降,帮其肩膀先行娩出。
等到分娩结束后,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并包裹孩子,及时清理口鼻,轻拍背部使宝宝顺畅呼吸,注意保暖。
需要注意的是,产妇或者家属不要自行将脐带剪断,应该等待医生到达后,进行更专业的处理。
最后,即便已经在家里顺利分娩,也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防止感染,保证宝妈和胎儿的安全。
老苗结语:
孩子生得太慢或太快都不是好事,都容易对宝妈和胎儿造成危险。
如果准妈妈担心自身有急产风险,不妨提前住院待产,既可以得到更周到的照顾,万一真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及时处理。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宝妈出现急产的情况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