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0年,墙壁厚达72公分,光装暖气就花了20年

2021-02-24     蜀山笔侠

原标题:青岛一家人住日军炮楼50年,墙壁厚达72公分,光装暖气就花了20年

1937年,已经盘踞了东北的日军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很快,北方诸地沦陷,我军只能且战且退,各大城市纷纷被日军占据,而山东青岛也包括在内。

日军占领青岛之后,就开始在青岛建设各种碉堡、炮楼,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之后,这些炮楼也就作为战争遗迹留存了下来,一些在战争中被破坏,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破败,一些被保存了下来作为景点。但其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炮楼,被改装成为了居民楼,成为了一家5代人的住处。

住在这个炮楼的,是孙从孝一家人。孙从孝出生于1948年,正是山东青岛本地人。他的祖父和父亲是普普通通的工人,父亲一开始在电业部中工作,分配到了一家20来平米的员工房中居住。

就这样,孙父就带上了父母媳妇儿还有年幼的孙从孝进入了这间员工宿舍中生活。5个人挤在20平米的房间里,想想就知道到底有多拥挤多不方便,等到后来孙从孝的弟弟妹妹也跟着出生之后,这20平米的小房间简直是不能住了。

而在这些年的工作当中,孙父也为单位做出了很多贡献。考虑到孙家的情况,单位就四处打点,而后将单位附近的一处日军遗留下来的炮楼分配给了孙家,并且帮着孙家对炮楼进行翻修和装潢。

当时的炮楼已经被一起了20多年, 看起来颇有些破败。不过孙家人看到之后却十分高兴,这炮楼总共有3层,比起那20平米的小房间大的可不只是一星半点。而且实地观察之后,发现炮楼虽然很有些年头,但实际上却十分结实牢固,这对于蜗居在20平米小房间中近10年的孙家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房子了。

于是,一家人就在单位的帮助下开始打扫装点这个炮楼了。经过好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炮楼终于可以住人了。1962年,孙家人就全住进去了这个炮楼里,14岁的孙从孝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可把他开心坏了,他在炮楼里度过了好些年的光阴,后来兄弟姊妹长大了,纷纷搬出了这个小炮楼,但孙从孝却对这个炮楼情有独钟,一直住在炮楼里。

因为弟弟妹妹的离开,加上年迈的祖父祖母相继离世,一时之间让曾经温馨的炮楼冷清了不少。好在1975年的时候,27岁的孙从孝终于结了婚,把妻子也迎到了炮楼中,并且不久之后就接连获得了一对儿女, 有了孩子的吵闹声,炮楼又再次热闹了起来。

但热闹也只是心理上的暖,他们的身体上却常常感到寒冷。因为打仗的时候,炮楼是要经得起炸弹爆炸的,因此炮楼的墙壁极其之厚,最厚的地方达到了整整72厘米,因此一到冬天,炮楼里会非常冷。

过去的几十年里,孙家人都是聚到最小的3楼去,然后围着炉子烤火。不过到了90年代的时候,青岛也开始全面铺设暖气。可当工作人员到了孙家的时候,一时之间却犯了难,因为墙壁实在太厚,暖气管道根本铺不进去。

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暖气铺设也就一再搁置。随着孙从孝和老伴的年纪都越来越大,他们的身体也很难在没有暖气的炮楼中支撑。于是,孙从孝开始自己琢磨,到底怎样才能在尽量不损害炮楼的同时,将暖气管道架设进房间里呢?

最后,他想到了在炮楼之外的弹孔。炮楼经过多年战争,在墙体上留下了不少弹孔,其中有些威力较大的穿甲弹,打进墙内的深度也很深,但却没有对炮楼造成损害,说明这些弹孔所在的位置,应该是比较安全的位置。

加上20年过去了,各种机器、工艺等等条件也提升了不少,因此到了2012年时,孙从孝家终于通了暖气,他们夫妻和孙子们在冬天的时候也能温暖地过冬了。而今孙从孝的孙子也都已经长大成人,孙从孝夫妻俩也得以安度晚年,曾经用于战争的炮楼,而今成为了一家人安居乐业的房子,也算得上是物尽其用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eiR1XcB9wjdwRpvNg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