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西安一名9岁女孩,从家里坠落在三层平台上,当场身亡。
事发前,女孩在写一篇作文,她给妈妈发语音说,自己完成不了,感到很沮丧。
事实上,从2月份在家上网课开始,女孩心情都不太好,总觉得压力大。
当天下午,女孩将自己反锁在屋里写作业,家长敲不开门,撞开门后没看到她,却看到两份遗书:
一封说: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另一封说: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女孩的家人很悲伤,谁都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痛心自己没有注意到女儿情绪的异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一个人走上绝路是突如其来,一定是负面情绪长期积累的结果。
长假期间,我4岁的女儿在家学10以内加减法,幼儿园布置的作业。
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太理解抽象的加减,3+5,5+4,4+3……又不让数手指头,就那几个数字换来换去,女儿一会儿就懵了。
看着班群其他小朋友打卡交作业,我心里着急,辅导时难免口不择言。
学了不到一个月,女儿对数学非常抵触,而且回答错误后不等我责怪,马上说:“我真是太笨了!”
看到西安女孩的遗书,我突然想起女儿挂在口头上的自责。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很多事都不记得了,但父母说过的那些伤人的话,不管过去多久,都记忆犹新。
这就是语言暴力的威力。
经常被吼、斥责、咒骂、侮辱、贬低、否定的孩子,内心都不快乐。
二
去年外甥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背着家人报了海南大学。
大家都很惊讶:你怎么报那么远的学校?
外甥私底下对我说:就是想离我爸妈远一点,眼不见为净,以后再也不用听他们吼我、骂我、侮辱我、训斥我……
说实话,我很心疼外甥,但更心疼他的父母。
翅膀长硬了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远离父母?
可没有父母,是谁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又是谁起早贪黑挣钱供你读书?
外甥听明白我的意思后哭了: “他们骂我的时候,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有一天下午他在玩游戏,本想着把没打完的游戏收个尾就开始学习,结果妈妈看见了,立刻劈头盖脸把他一顿骂:
……
外甥说他当时很难受,想哭却哭不出来。气得浑身发抖,头也很疼,根本无法专心学习。一直到晚上感觉还是很糟,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好。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被语言暴力伤害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自然也不懂得用爱回馈父母。
更糟的是,在伤害中长大的孩子,还会将这种不良影响传给下一代。
知乎上有个问题: 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一个高赞回答说:
小时候被吼的孩子长大了什么不自信啊,讨好型人格,生怕自己让别人不高兴了什么的,这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可怕的是,等你有了孩子,你会发现你自己也变成了你曾经最讨厌的那种妈妈。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会炸,通常吼完孩子自己就又后悔又难过,可是下一次还是会继续这样。
一吼毁三代!
我们做父母的,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最好的给孩子,既然如此,为何不能跟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呢?
“爱孩子”这句话,我们自己说了不算,孩子自己感受到被爱才算。
在语言暴力中长大的孩子,接收到的,唯有伤害。
三
国外有一个公益广告,阿联酋宜家为了测试语言对人的影响,做了一个校园实验。
研究者挑选了两株一样的植物放到学校大厅,每天给它们相同的光照、水分、肥料。
唯一不同的是,一株植物被夸奖,另一株植物被吼骂。
第一株植物每天听到夸赞:
“我看见你就开心”
“你长得真美”
“我喜欢你做自己的样子”
……
第二株植物每天被吼骂:
“你是一个废物,百无一用”
“你看起来快烂了”
“没有人喜欢你”
……
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被夸奖的那株植物依然生机勃勃,被吼骂的那株植物叶子变黄,逐渐枯萎。
一个参与实验的同学说: “如果植物都能被(言语)影响,那么我想人一定也会。”
因为公益广告,可能会夸大,造成植物枯萎的诱因是否是语言暴力,我们仍有疑问,科学性也有待考证。
毕竟造成一个植物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语言暴力的危害。
在吼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情感上受到伤害,而且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哈佛医学院历经十几年研究发现:小时候经常被语言暴力伤害的孩子,他们大脑中负责理解口语的韦尼克区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 言语智商只有112分,远低于没受过语言暴力的孩子。
而且,小时候经常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海马体和胼胝体的某些部位的体积减少,而海马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
不仅如此,遭受过语言暴力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方面问题。
由此可见,语言暴力伤害的不仅是孩子的情感,还有的孩子大脑的生理结构,影响着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
四
有一天深夜,闺蜜哭着跟我发牢骚:
“我真的每天都很烦,家务、工作、老人、孩子,每天都让人疲惫,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脾气,骂哭孩子后我又恨不得抽自己,可是有时候真的很烦,我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不快乐的家长,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虽然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但孩子不该为生活的不易买单,更不该为家长的坏情绪买单。
如果孩子让你感到烦、怒,这绝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 。你首先要做的是,转身离开他,先去解决自己的不良情绪。
家长元气满满,才能神清气爽地照顾好孩子。
人生苦短,别跟孩子过不去,更别跟自己过不去。
作家艾小羊的爸爸,梦想考上武汉大学,但因为家里穷读了技校,后来把梦想转移到艾小羊身上。
每天早晨四五点就沉着脸把她叫醒学习,还吓唬她说不好好学习就去扫大街。
这给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她感觉爸爸像仇人,不想看到他。
有一次,她数学考了24分,忐忑不安。
爸爸开完家长会,买了一只烧鸡回来,全家开心地吃了鸡。
第二天,爸爸破天荒没叫他起床读书,她一觉睡到自然醒。
从此,已经死心的爸爸不再管她,天天都很快乐的艾小羊反而学渣逆袭,考上武汉大学。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我们往往不自觉就以“龙”或“凤”的标准要求孩子,希望他活成我们心目中最美好的样子。
有些人逼孩子、跟孩子过不去,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跟自己过不去。
可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放过那个不完美的孩子,也放过那个拧巴的自己。
与自己和解,与孩子和解,做一个不吼不骂的“文明父母”。
最后一个问题:我女儿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了吗?
还没有,但我相信等孩子上了小学,就算不用我辅导,她也一定知道3+5=8,5+4=9,4+3=7。
而现在,我只希望她做一个快乐的小孩,健康平安地长大。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