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童年:没有疫情,水街还在,我们还在喝康乐园白柠檬....

2022-06-01   南宁圈

原标题:那一年的童年:没有疫情,水街还在,我们还在喝康乐园白柠檬....

每个人都有关于六一儿童节的愉快记忆,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儿童节总是代表着无忧无虑的快乐。

“想念幼儿园发的花花蛋糕,虽然不好吃...”

“小时候好玩的好多,现在的小孩都只玩手机了。”

“六一儿童节,一个没人放假但大家都会开心的节日。”

“想念童年,但是南宁人的童年全没完了。”

图| 南宁生活志

不过可惜的是,承载了无数南宁人童年记忆中许许多多地方,大多都消失了。

城市发展,新旧更替,道理我们都懂,可大家都会舍不得,谁不怀念当初那一年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一年的自己,那一年的朋友,那一年的南宁——

还记得,那时,

烧开水用的是蜂窝煤,一不小心,蜂窝煤就会四分五裂;

为了有时间跳皮筋,临近下课大家就开始使眼色;

公交车一站路几分钱,一块钱能从城南到城西;

买东西用票,粮店前总是人满为患;

每天的早餐都是六点半加糯米饭;

......

而你,还记得那一年吗?

图|《南宁歌谣》MV截图

那一年,那些年

图丨李祖荣

那一年

南宁的主干道民族大道还是一条泥路

民族广场是足球场

东葛路是一片竹林

现在的繁华在当年无迹可寻

那一年,那些年

图丨李祖荣

那一年

会展中心和凤岭之间都是山和坟地

过去要淌过民歌湖

南湖换过一次水

南湖公园里的拱桥

对于住在附近的人而言就是现在的南湖大桥

那一年,那些年

图丨李祖荣

那一年

过二桥要收费

三桥没有建起以前

许多南宁人渡江靠的是船

三桥建起以后

那里成了过桥最主要的桥梁

那一年,那些年

图丨网络

那一年

各种票还不是“时代的眼泪”

粮票、肉票、蛋票、煤票、自行车票

都是南宁人的生活必需品

在粮店门口大排长龙的回忆

如今也只在商场打折时能得见了

那一年,那些年

图丨李祖荣

那一年

大沙田还是一片片鱼塘

那里见得最多的是山坡

江南的发展没有江北那么好

所以老南宁人说

宁要江北一张床

不要江南一套房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南宁城北区区志

那一年

作为南宁客流量最大的客运站

那时每逢节假日

北大客运站还需要爬窗子上车

如今北大客运站已经不再使用

经过这里

还会想到那些狼狈的回忆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方志南宁

那一年

南宁人心中的美食街top1

不是中山路

是水街

牛杂、甜品、生榨米粉、熟菜

都是最正宗的南宁味道

每次走过那里

都能看到在帮别人“开脸”的姆姆

恨不得冲上去体验一下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老豆有话

那一年

电影院不多

民族影城、中华电影院这些

几乎是南宁人关于电影的全部回忆

记得第一次

在电影院看电影

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

在中华电影院看的《隐形的翅膀》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大部分南宁人的第一部mp3出自民族商场

电子产品更新迭代

又在这里买到了第一个mp4和mp5

到后来

这里承包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百货大楼对于我们来说无所不能

从家电到布料

超市到电玩城

只要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能找到

还记得新楼旧楼之间的通道

那时是小伙伴们赛跑的专属跑道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南宁电视台

那一年

每一个老南宁都走过人民路天桥

小时候每一次走上这里

都要从中间的孔里

偷偷看一眼交警叔叔

然后又被爸爸妈妈强行拉走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陈说往事

那一年

能在万国酒家请酒算是很了不起

后来大家喜酒常常选在肥仔饭店

虽然没那么豪华

但过去那么久

还能回想起那里玉米汁的醇正味道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李祖荣

那一年

还没有民歌湖酒吧街

只有星湖北一里

那时的星湖北一里

还是南宁人夜生活的集合地

转眼间

那里的酒吧已经所剩无几了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新华书店每次一到临近开学

收银台总是大排长龙

许多在附近上班的家长

几乎把这里当成了托儿所

上班前把小孩放到这里

下班了再来接走

这里的店员

一天下来说的最多的话大概就是

“别坐地上看书”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人民公园是周末踏青最热门的地方

不管哪个时间点去

大炮台上总是长满了小孩子

哈哈镜前面也总是人满为患

再后来

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

鬼屋成了大冒险的最佳去处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少年宫承包了南宁人的童年兴趣班

一部分南宁人怀念他们

是怀念在这里上过的各种

舞蹈班、唱歌班、书法班、故事班

一部分南宁人

对在这里溜冰和游泳的回忆如数家珍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交易场除了置办年货对联时的热闹以外

还有每次走进这里

总能闻到的一股海货的咸腥味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学生最爱逛的就是老鼠街和国贸

老鼠街比国贸便宜

但国贸的衣服看上去总是比老鼠街要时髦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吃遍南宁

那一年

8090的南宁人

把自由空间当作KTV的启蒙

而70后则更爱去“浪之夜”

因为通宵包厢费便宜

那个时候

唱通宵也是常有的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每到周日

亭子圩只能看到人人人人人

山珍野货应有尽有

就算被挤得要死

也还是很爱挤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溜冰肯定算得上是热门娱乐项目

南铁文化宫、南湖公园、西大

那时只要溜冰场的地方

就有一批扶着腰滑冰的年轻人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南宁人提起花鸟市场

想到的一定是园湖花鸟市场

兔子、猫咪、仓鼠、金鱼

仙人掌、含羞草、猪笼草和各种鲜花

还有数不清的古玩书摊

每次来着就像进了光怪陆离的小世界

穿行而过的火车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还有门口总是有的流动番薯摊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街景地图

那一年

南宁人的宇宙尽头是进厂

南宁罐头厂、邕江肥皂厂、荷花味精厂

每个都是老南宁的回忆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幻由人生

那一年

南宁的打酱油就是纯粹的打酱油

要拿着空瓶子

让老板把酱油从瓦缸里打进去

当时口碑最好的还是铁鸟酱油

偏咸味道鲜

是老南宁的纯粹风味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桂花手表就是南宁人的骄傲

在那个时候

能带上五六十元

南宁手表厂生产的桂花手表

就值得“炫富”一波了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妈妈踩缝纫机车出的衣服裤子

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如今

那台红桂缝纫机已然生锈

成为了家里看到便会忆起往昔的装饰品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天福香的总店就在临胜街

爱吃老友粉的老南宁总是把这里坐满

后来临胜街拆除

就连天福香也不是那个味了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麻辣嫩牛好吃

那一年

南宁人还没有switch

但南宁人的童年快乐一点都没少

小霸王游戏机、俄罗斯方块机.....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小鬼

那一年

新希望是蓝白色

后来是大家都熟知的蓝白红

记得每次看电视剧里别人的校服都很羡慕

嫌弃新希望的设计不好看

后来年纪大了也开始怀念了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有一个四驱兄弟的跑道

就能邀请到一众同学来家里竞速

那时最热门的文具店

永远是摆着最新跑道的文具店

每天一放学大家就拿着赛车冲到文具店里

开始新一轮的竞速比赛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网络

那一年

还没有可口可乐

我们最爱喝的是五毛一瓶的康乐园白柠檬

冰红茶、酸酸乳、香芋雪糕

每个都是童年的味道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南宁人最爱喝的还是万力啤酒

家里有一堆又一堆的啤酒瓶盖

小时候很好奇万力的味道

只是年纪小爸爸妈妈不让喝

现在长大

万力啤酒也不见踪影了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没有地铁

小车也寥寥

南宁最常见的出行方式是

骑永恒、凤凰、天鹅的自行车

骑轰轰作响的金田摩托车

又或者是坐着售票员的铁皮公交车

一块钱就能从城南摇到城西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丁丁deee

那一年

老南宁的夏天

叫冷狗、小二黑、冰冻六点半

又或者是拉着泡沫箱

卖三毛一根绿豆雪糕的阿姨

回到家里

这些回忆又叫多丽红叶扇

扇走了一个又一个夏天的闷热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粤剧场座无虚席

小时候听不懂粤剧好听在哪

却在粤剧场里

结交了许多同样被奶奶爷爷带来的小伙伴

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了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李祖荣

那一年

东盟还是山地和田地

荒芜一片

那时仙葫是富人最爱的居住地

也就是大家说的“仙葫别墅区”

那一年,那些年

原本人民路上的南城百货图 | 小圈

那一年

超市品牌还没有现在那么丰富

老南宁认准大热门

再后来是华西路的利客隆

和人民西路的南城百货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现在也渐渐在层出不穷的新超市之中没落了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张科FofoCheung

那一年

西园饭店还是南宁人眼里的豪华酒店

有很大的园林

菜品也很好吃

在这里摆酒的都是有钱人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地下铁的香港奶茶丝袜奶茶

黑潮的珍奶柠七

大口九的烧仙草双皮奶

每个都是晚自习偷偷在喝的回忆

最爱喝的那家地下铁还记得共和路上

现在早就不见踪影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几乎所有校门口边上都有一家小店

运营着一台大头贴的机器

照大头贴也不需要什么理由

家里总是堆着一打又一打

跟好朋友的非主流合影

有时还会做成钥匙扣

几年后也慢慢褪色了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电视还收不到什么台

碟片成了最受欢迎的小店之一

记得小时候跟爸爸去逛碟片店

抓着《狮子王》不撒手

最后死缠烂打才把它们带回家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最爱的小店一定是校门口的漫画屋

飒漫画、知音漫客

前段时间听说偷星九月天要翻拍了

不知道九月十月动起来是什么样子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小圈

那一年

喜欢喝牛奶的老南宁

就没有没喝过童乐牛奶的

当时每家每户的外墙上都会有一个牛奶箱

放从牛奶亭定的新鲜牛奶

有时候等不及送

还会飞奔到牛奶亭门口

跟卖货阿姨表演三十秒喝下一瓶牛奶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在街坊邻居的小店里

修鞋的小店总是围着人

倒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修鞋

大多都是找个椅子坐在修鞋摊上聊天

一聊就是一个下午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老友网

那一年

朝阳望火楼旁的那家永恒冲印店

总是很红火的样子

每次看着妈妈把要冲印的胶卷送过去

总想跟店员进去看看暗房里面的样子

如今胶卷的价格水涨船高

就连玩胶卷也成了奢侈品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网络

那一年

港乐界有四大天王

南宁的西式快餐店也有

肯德基、麦当劳、多美丽、德克士

如今三大还在

多美丽却不见踪影

谁还记得多美丽的那份三宝饭呢

那一年,那些年

图 | 大吃货面面

那一年

最开心的事除了校运会春游

就是爸妈带着去圆冰园吃冰

当年的那碗蚂蚁上树

是无数南宁人童年最渴望的奖品了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校门口的流动小零食里

最期待的还是糖画

跟叮叮糖一样是麦芽糖的原料

却在糖画人手中玩出了花样

那一年,那些年

那一年

南宁人的马打滚是从铁箱子里摇出来的

每次叔叔从铁箱子里

把马打滚摇进黄豆粉

眼神都不敢挪动

生怕漏掉了埋在黄豆粉里的沧海遗珠

图|《南宁歌谣》MV截图

那一年,还有许多许多,我们不曾忘怀的人和事。

这些记忆碎片,散落在每个人的某个人生时刻,组成了南宁的城市和时代记忆。

在南宁,甚至在许多城市,旧事物销声匿迹的速度与城市发展的脚步一样迅速。

对此,我们好像只能怀念和感慨。

特别是在当下特殊的时代节点,疫情下的我们,常常在社交平台上呼喊“怀念2019年”,怀念各种以前,甚至怀旧的节目铺天盖地,“过气”的明星又火了起来......

图|《南宁歌谣》MV截图

确实,谁不忆从前呢?

如果可以,你想回到南宁的什么时候?

资料繁多,如有疏漏,评论区指正

今日话题

速速推给和你一起度过那个年代的友仔友女们

一起怀念那时的时光

小圈在评论区里等你们哦!

图文编辑 / 南宁圈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见标注

封面图来源 / 李祖荣

法律顾问 / 王文君律师创新法律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