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这房子没你份,你不能住这儿”“你得给我养老”

2019-09-21   大侠李事事儿

本文故事内容为网友“青青草”的生活经历,有些人嘴甜心狠,有些人刀子嘴豆腐心,这位网友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年迈的婆婆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已经对自己的生活无能为力了。以下内容已隐去真实姓名,网友们认为这个婆婆的晚年生活该何去何从呢?

我结婚的时候,婆婆一直嫌弃我不会说话,说在农村老家,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行事,还说作为家里的老大媳妇,这样下去村子里的人都不会和我们交往了。因为我不会说哄人高兴的话,所以从小我妈让我少说话,这也是婆婆认为我不会行事的原因。

在村里种地是不会有出路的,所以我和丈夫一起来了城里打工,干了一年多以后,我们发现当地卖的一种花在我们老家很常见,据说有药效,还说对风水好之类的。我们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商机,就回老家用自家的6亩地大量种植。因为之前这个地是婆婆种着,被我突然收回去,她意见很大。

第一年成功之后,我们小赚了一笔,所以第二年又多包了20亩地,准备扩大规模。婆婆见我们这能赚钱,就主动要来干活,还说把她和小叔子的地全包给我。因为这在计划外,我担心销路,所以就没有同意,但答应了婆婆可以过来干活,每个月给她1200块钱。

那一年我怀了孩子,花也卖得不错。第三年开春,我生下了女儿,婆婆除了来地里上工之外,对我和女儿非常冷淡。我知道她重男轻女,所以不跟她一般见识。遗憾的是那一年花种得不好,卖的也不好,所以刚刚够本钱,婆婆因此大骂我女儿是丧门星,说因为我女儿的出生,刚刚见起色的家境才又跌了下去。

说实话,如果是放在当今这个年代,有人这样说自己的女儿,估计大部分人会直接巴掌招呼上。但我那个年代不能跟婆婆反抗,我只好再次带着女儿离开,花不种了,再回城里讨生活。我老公一直很爱我女儿,所以也怕婆婆那些话影响孩子,同意了我的决定。

后面我们做了一点小生意,没有发大财,只能勉强糊口。女儿两岁的时候,小叔子结了婚,婆婆和妯娌相处得特别好,经常有老乡跟我讲婆婆到处夸妯娌,说小儿媳比大儿媳会来事多了,以后这个家还得靠小儿媳支撑,否则一个好好的家,就被大儿媳这样拎不清的糟蹋坏了。

那几年我是能不回去就不回去,妯娌生儿子的时候,我礼节性的回去送礼金,婆婆当着街坊的面讽刺我:不仅生不出儿子,连好好的花田也因为生女儿搭进去了,不像小儿媳,命里有福气,如今是生了儿子,以后还会大富大贵。

我带着女儿回城里,发誓一定要把日子过出个样子,让他们都对我们刮目相看。女儿上幼儿园之后,我和丈夫支起摊子卖菜卖花,那几年有些花卉刚刚兴起,我们跟着流行趋势又赚了一些钱。刚好女儿学习附近的一个小区开盘二期,我很喜欢这个房子,因为附近小学到高中全有,房价高一点,但是住起来划算。

我们算了一下手里的钱,还差着8万块钱,就可以买下一套房子。我丈夫说回婆家要一点,毕竟买房子是大事,婆婆给小叔子盖了新房,并没有给我们盖,如今买房请她出一点是应该的,多少不要紧,有一分算一分。可我丈夫回去了一趟,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原来婆婆说她不会来住我们城里的房子,所以也不会出钱。

我是又气又急,眼看着房子名额越来越少,钱又不够,我怎么能不急呢?后来是相邻摊位的大姐告诉我可以找中介想办法,后来中介垫资买房,然后我们又抵押贷款,多花了一些钱,但好在房子是我们的了。别问我为什么不分期,因为我们不是当地户口,所以手续很复杂。

到今年我已经搬进新房7年了,欠款早就还清,我也落了当地户口,正计划买二套房。前段时间,婆婆却突然跟我丈夫说要来城里住一段时间。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但是我丈夫说婆婆这么多年在农村,从来没来过城里,更别说这个城市了,带她逛逛,也算是我们尽孝心了,省得她百年之后我们遗憾。

我答应了丈夫的要求,我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要二胎,我丈夫这么多年并没有因此厌弃我,所以我对他的大部分要求都会同意。接婆婆来了之后,最不适应的是我女儿,因为婆婆早上起得特别早,总在家里弄出很大声音,女儿本来就不够睡,所以对奶奶的态度特别不好。

我劝女儿奶奶就在这儿住几天,坚持一下。结果婆婆这一住就不打算走了,还要去我们市场上的摊位上看看。这一去不要紧,婆婆一会儿嫌我丈夫卖菜让钱太多,一会儿嫌我卖花送花不划算……这么多年我们生意就是这么做过来的,所以才有很多老顾客光顾,婆婆拿着在农村集市上的思路完全不合适。

我本着她过来就是散心的原则,所以也不跟她计较。婆婆说好了来城里玩,我和丈夫已经带她把这城市逛遍吃遍,她一边喊着花钱多,一边特别享受。可这住了都快两个月了,她却没有要走的意思,我这才意识到问题不简单,我给同村的熟人发信息,这才得知婆婆来这边的原因。

原来妯娌的因为婆婆这几年干不了农活,对她越来越不满,虽然嘴上还是亲亲密密的叫娘,但是家里吃的喝的都背着婆婆,公公还能跟着建筑队打点零工,所以妯娌对他还算好。婆婆意识到妯娌太现实,怕过几年动不了会被妯娌赶出来,所以跟妯娌大吵一架之后,跟村里人说:“老大媳妇人傻,我去城里当家去了,不跟这个小没良心的过了,跟我的傻儿媳妇过去咯。”

听罢我真的是哭笑不得,婆婆自认为聪明的不得了,输人不输阵,可实际上做的全是鼠目寸光的事情,她觉得我不爱说话不善交际,所以她在村里说的话我不知道,可其实我们这几年帮助好几个老乡在我们这边落脚,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她这些事我只是不想知道,可不代表就真的能瞒我啊,哎,让我怎么说这个老太太好啊。

知道了婆婆的意图之后,我反而不着急了,只要不是老家出了大事,其他的都不要紧。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既然婆婆过来了,我们就养着吧,家里也不缺这口饭,过几年公公做不动工了也接过来。那天我故意逗婆婆:“婆婆,这房子你没出钱,怎么住起来不走了。”

婆婆脸红了,但是跟我耍赖起来,瞪着眼说:“我不出钱你也得给我养老,我都老成啥样了,我哪儿有钱给你买房。”我故意吓唬她:“这房子没你的份,你不能住这儿,你那么喜欢小儿媳,你跟她过去啊。”婆婆气得回房间躺着,我也不再逗她了,虽然年轻的时候吃过她的气,可她毕竟年龄大了,我能怎么办,养着呗。

事事儿有话说:这个婆婆是典型的偏心和重男轻女,小儿媳是看起来八面玲珑的人,甜言蜜语哄的老太太给钱盖房,大儿媳只会埋头苦干,笨嘴拙舌惹得老太太瞧不起。但时间是解释一切的良药,小儿媳最后被证实不孝顺,大儿媳反而是给她养老的那一个,这样的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哪个父母不偏心呢?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中国家庭的传统是向男不向女,如果两个儿子更显得偏心,有的是偏心过得不好的,有的是偏心过得好的。总之一个家庭一个样,没有模板,也没有标准,因为父母这个职业没有上岗培训和考试,也没有行业规范。

遇到这样的父母,真的到了晚年我们就能坐视不管吗?我相信那些大喊着“年轻时你不帮我,老了也别指望我养老”的姑娘们,最后仍然是养老的主力军 ,因为我们不忍心看到老人孤苦无依。日久见人心,时间能见证一切。

本文由大侠李事事儿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