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湖北男子老江(化名)40多年烟酒从来不离身,每天半斤酒、一包烟雷打不动。家人也劝过他戒烟,但是却说就这点爱好。不过前一阵他突发急性脑梗死,就差一点没爬起起来,栽倒在这爱好上。
“醒来一根烟”是老江的老习惯,今年4月13日早上,老江像往常一样到走廊抽烟,手上的香烟突然握不住丢了下来,老江赶紧伸手去捡。不过当他往下身去捡烟的时,身子一下子没有力气瘫倒下去。由于老伴和子女都在外地,独自在家的他想爬起来,却怎么也爬不起来。两个小时后,老江被朋友发现送到当地医院急诊,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检查发现,老江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右侧约狭窄约75%,左侧狭窄约60%),这也是导致脑梗死的罪魁祸首。在当地医院进行内科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老江症状虽有所好转,但左侧肢体无力,频繁发麻的症状并没有缓解。
由于当地医院技术条件限制,经多方打听,马大爷来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找到了神外八病区主任周忠清。
周忠清主任介绍,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大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 由于年龄增加,血管老化,血脂沉积,会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再加上一些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酗酒等不良因素,都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颈动脉官腔变窄,官腔内面溃疡、血流变慢,血栓形成。
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的脑梗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颈动脉狭窄对脑部的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颈动脉是向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它狭窄后,管腔变细,大脑可能缺血;二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粥样斑块或表面血栓一旦脱落,就会进入大脑,有可能直接堵塞大脑血管造成脑梗塞,引起“小中风”。
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极易被忽略的疾病,早期不容易引起症状,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痛苦,这就导致许多患者检查发现颈部斑块后却疏于治疗,而这一忽略常常导致“定时炸弹”的引爆——脑卒中发生。虽然症状有轻有重,但是颈动脉狭窄的情况如果不积极治疗,只会越来越重。周忠清表示,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颈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脑缺血(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慢性脑缺血),主要表现几大症状:头晕、记忆力和定向力减退、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不能听懂别人说话等。
综合考虑其年龄、自身身体条件及狭窄位置等条件,周忠清主任为老江制定了显微镜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分期二次手术方案,首次手术剥脱狭窄程度最为严重的右侧颈内动脉(有症状),计划3个月后,进行二次左侧颈内动脉剥脱术。
今年7月31日,周忠清主任为老江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中,周忠清主任熟练地阻断动脉、切开血管壁、剥离斑块、缝合血管,顺利结束手术。手术团队还为患者采取了脑电监测等技术手段,使得手术过程更加安全,评估手段、监控手段更加齐全,也为手术医生术中的决策提供直接的证据。术后,老江的左侧肢体无力、麻木的症状明显缓解,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周忠清表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可以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被国内外称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塞的“金标准”。凡颈动脉有缺血症状且狭窄程度大于50%的患者,或无明显症状但狭窄程度大于70%的患者,以及经常性发作的患者(说明颈动脉存在有不稳定的斑块),都适合采用这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另外,它对“三高”患者来说也较为合适,尤其对那些斑块较多的糖尿病患者尤为合适。
虽然这次及时解除了危机,周忠清提醒老江,日后切不可再大意,尤其要戒烟限酒,饮食上少盐少油腻、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复查,才能防患于未然。“老江的病与长期吸烟、饮酒有关,所以术后一定要注意生活方式的管理。”
吸烟和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有明确相关性,其严重程度和吸烟量呈正比,大量吸烟者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少量吸烟者的2倍,其危险性在停止吸烟2年内明显减弱,5年后恢复到不吸烟时的水平。长期大量饮酒也会损伤血管壁内膜,并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这些因素加速了斑块的形成,进而增加了脑中风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也可增加颈动脉狭窄风险,血糖控制良好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几率。高脂血症虽然和脑卒中的关系不确定,却与颈动脉狭窄相关。
需要提醒的,一旦出现反复头晕、手足无力、麻木甚至摔倒等情况,一定要引起注意,可能是脑血管狭窄引起的脑缺血症状,要及时就医。(钱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