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壹育儿经(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不久,一位只有八九岁的小男孩儿被送进了某医院重症监护室。孩子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身体像是被抽空了一般。
经检查,这个小小年纪的孩子竟然多器官衰竭,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孩子也仅清醒了几分钟,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孩子对妈妈说的潍医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好累,我想睡觉。”说完之后,孩子就陷入了深度昏迷,再也没能醒过来。
面对这样的结局,全家人痛不欲生。在他们眼里,孩子一直很健康,有人相处也不错。但是医生的一句话,像是重锤一般一字一字砸在他们心上——“孩子已经没有求生意志”。据医生分析,孩子是因为劳累过度导致的猝死。他太累了,他放弃了生的希望,他想歇歇了。
父母做了什么会让孩子有压力
01.带着任务参加娱乐活动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她八岁的女儿跟同我们一起。可是小女孩儿全程都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
我问她:“你是不是不喜欢这个电影?”
小女孩低下了头小声说道:“我妈妈说看完要写观后感,中心思想不能偏了。”
我不禁愕然,孩子的童年正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时候,可如果连看场电影都变成了任务,人生岂不是太累了。
02.向孩子抱怨自己生活、工作的辛苦
有一些家长总是会跟孩子抱怨:
- “妈妈上班这么辛苦,你可要听话啊,不能任性。”
- “爸爸挣钱供你上学,你要是考不好对得起爸爸吗?”
- “妈妈做饭这么辛苦,你就不能多吃点儿?”
好像自己的一切辛苦与压力都和孩子有关。其实看似是不经意地向孩子发发牢骚,但是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会想“都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所以我的爸爸妈妈才会这么辛苦。”他们拼命要求自己做到更好,可是孩子幼小的心灵真的能够承受这样的重压吗?
03.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懂事,你怎么就这么不让我省心?”
“你看看你数学才考了95分,隔壁张叔叔家的孩子考了100分呢?“······
总是感觉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不能比别人差,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挣着自己的面子。这样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只满足自己的欲望的做法真的不是为孩子好,只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失去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别人家孩子的有点,自家的孩子就必须有?这是为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跟风教育的坏处
01.盲目跟风使孩子迷失方向
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从孔子时期就流传下来“因材施教”的思想,而现在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多数人都不是因为孩子喜欢,而是因为其他孩子都在学。我们为什么要像切韭菜那样将一个个活生生的灵魂都训练成一种模式呢?这样反而会使孩子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想要的是什么。
02.跟风教育易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不适合的教育总是会引发孩子厌学、叛逆的心理。比如让一个没有音乐天赋也不爱好音乐的孩子学习弹钢琴,孩子就会觉得原来学习这样无趣,进而丧失对一切事物的兴趣。
家长应该如何安排孩子的业余生活呢?
01.尊重孩子的喜好,因材施教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各种兴趣班之前一定要先询问孩子的喜好,因材施教。
不要自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适合什么,或者去否定孩子的选择,一味地给孩子解释自己选择的原因和好处,否定孩子所做的选择,并进行两者之间的比较,列出一大堆孩子所选择的不好。这样的做法会令孩子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再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02.给孩子留出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给孩子制定的时间表不要安排地太满,每天都要给孩子留出足够他自己去支配的空闲时间。看似浪费了时间,实则不然。孩子会在这段时间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掘自己的爱好,找到生活的乐趣,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会在这段时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家长发现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进而更有针对性、个性化地去培养孩子。
做父母的切不可把孩子逼得太紧,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很多教育。在人生竞技场中,父母不要去做孩子的教练,而应该做孩子的“拉拉队”。不管成败与否,在孩子奔跑时为孩子加油喝彩,跌倒时鼓励其站起来。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只有悦纳自己才能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不要等到孩子的目光暗淡了、失去了求生意志再悔不当初!
今日互动:家长都是怎么给孩子解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孩子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如果你是新手爸妈,面对各种育儿难题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可以咨询我。
关注【杨壹育儿经】,说宝妈听得懂的话,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做你最好的育儿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