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奇迹中的甘肃印记——甘肃脱贫攻坚纪实】“数”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1-05-20   掌上兰州

原标题:【伟大奇迹中的甘肃印记——甘肃脱贫攻坚纪实】“数”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11月21日,甘肃宣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给甘肃提出的“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胜利在望。

资金投入

2016-2020年,全省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7.2亿元,其中,省级安排230.75亿元、年均增长46.62%,占中央到省资金的52.56%。

2018-2020年,共安排“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7.72亿元,占全省的65.3%。

全省累计整合使用涉农资金922.18亿元,整合率73.74%。

截至2020年底,甘肃累计为145.97万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55.32亿元,居全国第一。

帮扶干部

甘肃组织40多万名干部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

全省1.1万个帮扶单位结对帮扶1.3万个村,36万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136万户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达2.2万名。

教育扶贫

2019—2020年间,甘肃省“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各级财政又投入资金65.76亿元,中央和省级资金持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改善4189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修好了,还要老师教得好。2018年以来,甘肃通过特岗、支教计划和银龄讲学等项目补充乡村教师1.86万名,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1万余人次。

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部分县区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乡村学校教师月补助标准超过1000元,以待遇留师资。

医疗卫生

据省医保局2020年底统计,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报销比例达到了89.8%。

据省卫生健康部门统计,如今我省90%的常见病、多发病、大病在大部分县域内都能得到诊治,老百姓看病难、贵、远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住 房

2019年底,圆满实现了现有存量危房改造全面清零!

2016年以来,甘肃49.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陆续满怀希冀,告别贫瘠的山梁,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建设新家园。

截至目前,全省11.4万套安置住房已全部竣工,群众实现搬迁入住。

饮 水

截至目前,甘肃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自来水普及率达90%。

交 通

2017年,甘肃省提前两年实现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2019年底,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了客车,202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9.2万公里。

兜底保障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兜底保障对象(农村一、二类低保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88.9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的目标要求。

全省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2855元提高到2020年的4428元,增幅达55.1%。

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单一的基本生活标准拓展为“基本生活+照料护理”,按照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三类划分,从2016年的每人每年4525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7200元、8400元、9600元。

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临时救助467.81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52.39亿元。为431.5万贫困人员代缴养老保险费4.24亿元,目前已有114.9万贫困人员按月领取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目前,全省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的对象共有10大类413.7万人,已对2.4万名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落实相应救助,对暂时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建立台账,持续关注家庭情况。

2020年11月21日,甘肃宣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给甘肃提出的“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胜利在望。

产业

当前,我省高原夏菜产量面积位居全国第一,马铃薯、中药材、苹果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羊饲养量位居全国第三,牛饲养量位居全国第九。

目前,全省已建成果蔬保鲜库4433座,储藏能力达533万吨,提升了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鲜保值能力,有效化解了滞销风险,有力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

党建引领

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2019年开发建成“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目前全省农村党员注册使用率达96.9%,农村党支部使用率达到了99.8%,农村党支部支委会召开率由55.6%提高到100%、主题党日由47.1%提高到100%、党小组会由24.1%提高到98.6%。

2020年,我省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38.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提高到98.2%;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下降到3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提高到97.4%。

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

天津、福州、青岛、厦门等东部发达城市、36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及一批批社会力量,带着真心,跨过千山万水,与甘肃牵手扶贫协作,助力陇原大地脱贫进程插上腾飞的“翅膀”。

自2016年以来,甘肃以前所未有的高位推动,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的工作强度,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帮扶成效前所未有——累计投入我省财政援助资金达87.86亿元,实施协作项目4900余个;累计帮助引进企业405家,投资42.53亿元,带动29.49万贫困人口增收;向东部输转建档立卡劳动力2.5万人次,通过牵线搭桥、技能培训输转贫困劳动力到其他地区就业11.96万人次;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力度前所未有、变化前所未有。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74亿元,用于贫困地区校舍援建和贫困学生资助;投入5.41亿元,建设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诊治能力;投入2.73亿元,改造贫困户危房,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投入5.7亿元,提升贫困地区供水保障水平,建设乡村道路2136.7公里,大大提升了受援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4亿元,帮助我省引进项目1170个。

五年来,全省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民营企业达到2494家,帮扶贫困村5346个,有力助推了甘肃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东部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5980.5万元,捐物折款419万元,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975人,销售扶贫产品910.7万元。

监督保障

2016年至2020年,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0683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1408人。

2018年至2020年,全省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类问题2272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878人。

人才引进、培养

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省级重点人才项目资金2.55亿元,扶持475个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其中涉及脱贫攻坚的就有326个。

其中,先后从国家有关部门、金融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引进3批共337名金融、科技人才,采取兼职挂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先后有20批255名“博士服务团”高层次人才为我省脱贫攻坚献智献策;

积极争取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支持,已累计选派16批共337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访学研修;

自2015起实施的“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连续5年从全省各市州遴选5批共569名各领域科研技术骨干到省内高校、医院和科研单位等进行研修学习,有效夯实了基层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队伍。

激励管理

近两年来,全省共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干部1822名。

选派54名省直单位副厅级或正处级优秀干部到贫困县挂任专职副书记。75个贫困县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结果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保持一致;组织处理脱贫攻坚中不担当作为干部276人。

如今,依然有2.26万余名驻村干部服务在7262个帮扶村。

图表制作:石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