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法院:一日四案 智慧庭审助力案件审判

2020-03-20   西部法制报

3月17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杜飞法官运用互联网庭审,连续审理四起案件,四起案全部调解。

微信群聊定方向,云端庭审促调解

“法官,我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自治州,无法来庭审咋办?”

本案系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原告系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州县企业,因疫情影响,无法赶到西安直接参加庭审。办案法官联系原、被告代理人之后,直接构建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聊解决原被告代理人授权委托手续的确认以及证据交换,在双方充分核实证据之后在群聊过程中确认欠付款项总额,确定大体调解方案。最后,利用法院智慧庭审系统,在云端对证据进行质证确认,并进行保存。根据证据确认情况,对原调解方案进行细化,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云端签署调解协议书,顺利结案。

云端调解,解婚姻家庭之困

第二起案件为离婚案件,原、被告双方因为经济问题矛盾较大。办案法官详细了解原、被告的情况后,决定利用云端调解化解纠纷。调解中,双方互相指责,一度致调解中断。办案法官充分利用云端调解的优势,将一方当事人进行“网络隔离”,使其可以看见法官和对方当事人在沟通,却不能知悉沟通内容,充分发挥“背靠背”调解的优势,最终经过四五个轮回的反复说服,原、被告达成一致协议,顺利在云端签署调解协议书,本案顺利结案。

智慧庭审,还原百万巨款来龙去脉

第三起案件系民间借贷纠纷,标的额100万元。

面对大额度借款,虽原、被告争议不大,但因为标的数额较大,办案法官没有简单调解,而是利用智慧庭审进行了细致的审理。办案法官从原、被告关系入手,了解到原、被告系朋友关系,借款系用于生意周转。办案法官运用智慧庭审,通过网络示证逐一核实转账凭证、还款计划等证据,再结合原、被告关于借款时间、用途的陈述,确认本案借款真实发生,遂根据当事人意愿,对本案进行了调解,云端签署调解协议书,顺利解决纠纷。

异地同步,解原、被告距离之忧

“法官,我在榆林,网络还不好,我也不会网络庭审,咋办?”

“法官,我在山西的石油工地上,信号时断时续,风太大啦,听不见,咋开庭啊?”

当天审理的第四起案件系买卖合同转化得借款纠纷案件。原告远在榆林,对网络操作还不熟练,被告远在山西某石油施工工地工作,双方均无法赶回西安参加审判。面对此情况,办案法官立即启动智慧庭审系统,准备异地同步审理。但困难远未解决,原告不会使用设备,调试设备总听不见声音。被告身处野外工地,法官耳边只传呼呼风声,被告对着麦克风大喊都听不到声音。面对此种情况,眼看本次庭审可能就要搁浅。承办法官急在心里,一方面委托书记员手机联系原告调试设备,先后尝试笔记本电脑、手机APP等等,最终一个多小时才调试好设备。另一方被告处于室外,风声太大,无法听到法院这边的声音,传回的声音也只有风声。承办法官建议被告寻找合适的场所进行庭审,被告找到了一辆卡车,在卡车驾驶室调试完毕设备。最终,在法官书记员和当事人的共同努力下,该案顺利调解结案。

复工以来,碑林法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业务。面对疫情,在做好防疫任务的同时,不断创新互联网审判的方式,充分发挥智慧庭审的优势,已组织多人次互联网庭审,助力抗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记者 刘鸯 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