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儿子在插秧,而月薪3000的,却让孩子上着3800的名媛培训班!

2021-10-27     优小加学英语

原标题:郭晶晶儿子在插秧,而月薪3000的,却让孩子上着3800的名媛培训班!

前几天,孙俪在微博晒出一组图片,分享了自己趁周末带儿女摆摊做公益的体验。

细心的网友还发现了图片中“童言童语”的广告词——我和我哥哥/妹妹画的画,在妈妈的帮助下印在了T恤/本子上,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流浪动物。

原来,两个小朋友不仅是出摊的“小伙计”,还是义卖商品的“原创者”!

即便当天,上海的天气已经变冷,又因为有风,所以格外的凉,但是他们却没有被冷风吓到,兴致勃勃在外坚持了将近4个小时。

即便结束时孙俪担心他们受不了这样的苦,但他们却异口同声的说:“下次还要来!”

虽然孙俪和邓超作为明星,可谓是腰缠万贯,但是他们却没有对孩子进行娇生惯养,而是让他们进行着普通人的生活。

先前孙俪还分享过给妹妹小花准备的“新衣物”——从衣服到鞋子全都是朋友送来的“二手货”。

吹冷风、摆地摊、穿旧衣服,家境优渥的娘娘何至于这样“苛待”孩子?

因为孙俪清楚,物质上的富裕对于孩子的成长永远都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精神上的富裕,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但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却看不破这一点,拼了命也要托举孩子进“贵圈”。

最近,有一种“西式贵族礼仪培训班”火了起来。一堂课6小时,收费高达3800元,却受到家长们的热烈追捧。

但这种天价礼仪班上课的场景,却让人觉得“廉价”。

一群看起来10岁左右的小女孩,礼服精致、妆容优雅,坐在餐桌前学习西方礼仪,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成熟气息。

每个孩子都面带微笑,举止端庄,像极了城堡中的公主。

她们拿刀叉手抬起的高度一样,微笑时嘴角咧开的角度一样,低头的幅度一样,甚至用餐巾擦嘴时,动作都是一模一样。

这些批量复制的动作,刻意而做作,敬酒时的圆滑世故,让人产生一种她们在谈几个亿生意的错觉。

还有另一种噱头十足的“中式礼仪班”——

十多岁的小女孩们穿着背心和超短裤,并拢双腿、踮起脚尖坐在椅子上,一手握着茶杯,另一只手捏着杯盖轻刮杯沿。

有网友扎心评论道:“再过几年可以去茶楼当服务员了。”

这话听着刺耳,却恰恰点出了这些孩子东施效颦般“惺惺作态”的本质。

可眼看着孩子们精致人偶似的做作模样,家长们却还在为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家闺秀”沾沾自喜。

在这些父母看来,优雅的仪态是跻身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但他们错了,真正的“名流气质”,绝不来自肤浅做作的“贵族举止”。

如陈丹青所说:“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名媛,没有一个毕业于培训班。”

刻意培训出来的“肌肉记忆”在旁人看来无异于“搔首弄姿”,真正优雅的姿态,又怎会是一板一眼模仿出来的呢?

然而,更加普遍的现象是:普通人家倾尽财力物力,就为了培养一个“富二代”。

“富二代”的外壳里寄居着无能的“巨婴”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普通人想靠金钱堆砌出个富二代,结果通常不那么美好。

前段时间,“大衣哥”朱之文的儿媳陈亚男在直播间坦白,已经和丈夫朱小伟分开了。

网友这次“劝分不劝和”,纷纷祝贺陈亚男终于摆脱了朱小伟这个“巨婴”。

记得之前某次陈亚男和朱小伟的合体直播中,陈亚男面带笑容热情推荐,一旁的朱小伟却表情呆滞,一脸颓丧。

这和多年前他在镜头中说“上学烦得慌,不想上”的样子如出一辙。

朱小伟的人生会走到这步田地,与朱之文盲目的“金钱诱导式”教育脱不开干系。

“穷怕了”的大衣哥成名以后,非常舍得给儿子花钱,为了劝儿子在学习上用点心,大衣哥用各种名头给出“金钱奖励”

可悲哀的是,他的做法不仅没能让儿子走上正途,反而助长了朱小伟骄奢的心气。

还在读初中的朱小伟,就把逃课打架、沉迷游戏种种不良习气学了个遍,14岁就落得个辍学回家的下场。

但更离谱的是,在孩子辍学以后,大衣哥依旧没意识到事情严重性。

朱之文觉得,反正自己赚了不少钱,儿子即便没出息,以后找个“通情达理”的媳妇,回家种地也能过一辈子

于是他继续大手笔地在孩子身上砸钱,吃喝玩乐一手包办,让孩子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在父亲的纵容之下,朱小伟心安理得地过着“米虫”的生活,日日游手好闲,别说回家种地了,恐怕现在半点苦都吃不得。

现在一事无成还不思进取的他,与妻子结婚才一年多,就闹得不欢而散。

其实像朱小伟这样被金钱“养废”的孩子,还有很多。

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都来自条件一般的普通家庭。

曾经看过一部英国的纪录片《他们被宠坏了吗?》,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

片中有位母亲,一个人打最苦最累的三份工——清洁工、保洁员、钟点工,只为让孩子拥有一面“鞋墙”

纪录片中的家长们,自己的吃穿用度缩减到极致,也要拼命把最好的一切堆到孩子面前。

他们摆出狼狈的“托举”姿态,期盼着孩子能登上“大雅之堂”,殊不知早就事与愿违。

这些孩子,把父母的倾尽全力的付出视为“殷勤”,甚至连一声感激都没说过!

为什么父母的“良苦用心”会落得如此结局?

因为金钱只能买来“假贵族”的外衣,买不来“感恩、谦逊、上进”等等真正高贵的品质。

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哪怕成了物质的“巨人”,也只是个精神的“侏儒”。

穿金戴银徒虚表,高贵内养最难得

郭晶晶与霍启刚结婚以后一直很低调,两人虽有上亿身家,却从不张扬物质生活。

这样的品质,也直接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霍启刚曾经在微博晒出和老婆儿子一起下田插秧的日常。

顶着炎炎烈日,夫妻俩挽起裤腿光着脚踩进水田里,手里拿着秧苗,脸上挂着开怀满足的笑容。

当时只有6岁的霍中曦穿着宽大的雨鞋,脖子上还挂着小汗巾,学着爸妈的动作,插起秧来有模有样。

劳动结束后,一家三口在农舍里吃了非常朴素的一餐,但品尝到的米粒却前所未有的甘甜。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当孩子感受到“务农”的辛苦后,自然会懂得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价值。

一堂生动的“劳动实践”课,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还让孩子获益匪浅,何乐而不为?

李玫瑾曾言,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诚如斯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千百遍的耳提面命,也往往比不上孩子亲身体验一把更有效果

这一点,有钱人看得比普通家庭更清楚。

郭晶晶在普通人眼中绝对是“名门”。

在我们眼里,他们赚的钱,即便让孩子啃一辈子,也是绰绰有余的。

但他们却从不用金钱“武装”孩子,只因为他们明白,所谓富养,绝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更注重给孩子精神上的滋养,让孩子拥有一颗富足的心。

金钱搭建的世界虽有闪亮外表,内里却空洞堪比深渊;而内养深厚的人,即便身处“陋室”,也自有风华。

就像叶嘉莹先生,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古诗词,书卷香也自然浸润了她的灵魂。

她只静静立在那,就如诗般风雅,又何须金玉作配?

当你还在奋力托举孩子挤进虚有其表的“贵族圈”时,真正的贵族正在教会孩子脚踏实地,丰养内涵。

50年后,“假贵族”即使还披着华贵的外衣,也藏不住匮乏的内养;

“真名媛”也许衣着朴实无华,却能从内而外散发出优雅的光芒。

黑格尔说,理想的人生不只表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足上,更重要的是精神旨趣上的满足。

确如其言。

在教育儿女时,我们不必费尽心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因为真正的“富养”,绝非通过物质供养来实现。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一定物质基础上开阔孩子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丰富他们的思想。

如雨果所言:“双脚不能踏及的地方,眼睛可以;眼睛望不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做父母的,与其把孩子圈养在“金丝笼”里,不如给他们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助他们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97511540_12009944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