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个省份近日发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新高考采取“3+1+2”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是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2”是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满分为750分。
高考改革,关系着万千学子的前途命运,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殷切期望。自2014年起高考综合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的期许中,由东部向中西部稳妥推进。到今年9月,新高考方案在14个省市均已平稳落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动了一系列教育变革。新高考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和新变化?中学和高校又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打破传统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有超过七成的考生选择了新的科目组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潜能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根据各省份实施方案,前两批试点省份是“3+3”模式,而第三批采取的是“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统考科目和首考科目计原始成绩,选考科目则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这是充分考虑各省份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改革阶段特征的结果。”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3+1+2”方案有12种组合,大幅降低了新高考对高中师资、教室等软硬件资源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推进改革的难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常务副书记于涵表示,“3+1+2”方案与此前“3+3”方案在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在选择的维度上,既要保证个体选择的自主空间,又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局部上的刚性限制,更要体现国家整体需求和长远利益。
“尽管人文社科类人才也很重要,但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首先应培养更多的理工类人才。而物理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忌为了分数最大化而功利性选科,故意避开难度较大的科目。许多顶尖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如果不选物理和化学甚至没有报考的机会。金融工程、教育技术学等社会科学类专业,同样需要较强的数理基础。新高考分数的价值高低,更多取决于选科结构,应该先确定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升成绩才是正解。
一方面,为适应新的科目组合,高中阶段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新常态应运而生,改变了原来行政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
上海各区各校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了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3种不同的编班模式。海南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辅助学校预估资源需求,实现选科组合开放,帮助学校解决在走班教学过程中分班排课与教学管理的难题。多个省份还通过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对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等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新改扩建部分高中,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另一方面,中学阶段的学业与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甚至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紧密结合,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学科专业认知的重要性凸显。除了选科选考,受访考生和家长还特别关心“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据了解,14个改革省份均开发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这将逐步改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和导向。
多位专家都表示,这一轮高考改革之所以称为综合改革,是因为这不仅是一场针对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的改革,更是通过教学—考试—招生链条的整体设计,倒逼学生培养模式的变革,既牵动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高校招生录取环节甚至是专业培养方案。
过去按学校填报志愿,高水平大学的最低分数线往往可控,多数本科院校也不愁生源。在高校扩招背景下,许多高校“摊大饼”式布局学科,专业设置越来越雷同,甚至出现“千校一面”的困境。而新高考招生录取实行“院校专业组”或“院校+专业”的模式,理论上一个专业一个分数线,这给具有较强学科特色的普通高校提供了赶超机会,也为高水平大学的薄弱学科敲响了警钟。新高考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形成合围,引导高校在学科布局上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内涵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
“专业导向的志愿填报方式下,高校各专业的建设水平和选才要求都将在招生中予以体现。高校若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选拔方式和培养方案。”朱佐想强调,高校要树立全面招生质量观,着眼“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在招生设计上,将对学生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纳入同一招生类别。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积极谋划布局战略新兴专业、交叉复合专业以及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专业,并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招生专业动态优化调整的重要因素。
更多高考相关资讯请关注101教育高考频道https://gaokao.china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