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绝不是“好好的就死了”。她生病已经有相当时间了,凤姐冷眼旁观,说她“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已经劝尤氏准备后事了。
看似对妻子没有什么感情的贾蓉,提到妻子的病,是这样说的:“不好么!婶子回来瞧瞧去就知道了。”
贾蓉还说:“他这病也不用别的,只是吃得些饮食就不怕了。”可见他很清楚秦氏吃不下饮食的苦状,而他并不像有些读者理解的那样,对妻子毫无感情。本来中国的习惯,感情就是内敛不张扬的,夫妻之间更是如此——张爱玲在《小艾》里描写中国传统家族中的夫妻关系:“普通一般的夫妻见面,也都是不招呼的,完全视若无睹,只当房间里没有这个人”。那么,贾蓉在人前对妻子的冷漠,也就不奇怪了。
尤氏的才干远不如凤姐。但是她告诉凤姐::“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已经准备了丧事的各项用度,而且大部分都准备好了,只有棺材没就绪。
够了。不需要更多的证据,只看以上三个人的反映,就足以了解秦氏的死,绝不是“好好的就死了”,而是有相当的铺垫时间了。
出人意料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医术如神的张太医,预测秦氏“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会活到次年春分。但是秦氏却死在了隆冬时节,与张太医的预测大相径庭。
二是贾珍的悲痛,完全超出了正常的程度:当众失态大哭,在办理丧事时恣意奢华,在丫鬟为秦氏殉死、认为义女时“喜之不尽”……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合常理的情节?一般认为,这是暗示着贾珍与秦氏的私情:他们的乱伦之恋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秦氏的病也是因为精神压力太大而导致的。
秦氏并不想死,贾珍也不想让她死,而不知内情的尤氏,也同样很珍惜儿媳的性命。但是精神压力无法缓解,秦氏的病就越来越严重。自然死亡的时间,正如张太医预料的“春分”。
这时发生了一点意外。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段不伦之恋被曝光——其实曝光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从焦大醉骂开始,到中秋节贾母多半已经知道这事,给秦氏一点脸色,导致她的病倒。但是这一切,还是心照不宣。最终大约是尤氏与闻,才让这事无法挽回,而尤氏也因受刺激过重,“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
但尤氏犯“旧疾”还是后话,最直接的后果是秦氏的无颜以对。她再不想死,也不能苟活了,而且不能等到“春分”自然死亡,只能自缢而死,来摆脱无尽的侮辱与羞耻。
贾珍的放纵,使他并不把“乱伦”当成什么大事。但是秦氏的自缢而死,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他对这个情人多少有点真感情,而且对她的死怀有极大的愧疚,于是在丧礼上表现出种种反常之处。
秦氏当然不是完美。在与贾珍的关系中,她也有错,也要负相应的责任。但是与她的死相比,贾珍的悲痛还是太过轻松了。没办法,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宽严程度,是有太大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