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黛玉你更喜欢哪一位,如果做媳妇的话?

2021-10-14   解说知识历史

原标题:宝钗黛玉你更喜欢哪一位,如果做媳妇的话?

选择妻子当然要自己喜欢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所以在钗黛之间择偶的问题,我遇到过多次,却从来不肯回答。

这次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表述中有歧义。“媳妇”,在有的地方表示妻子,而在我的家乡,却是特指儿媳妇,也就是儿子的妻子。

如果站在公婆的角度,来考虑儿媳妇的人选问题,那无疑是要参考很多因素的。

首先让我们把心理变态的老人排除在外,一般的公婆,娶媳妇是希望家庭和睦兴旺,而不是故意给儿子添堵的。

如果希望家庭和睦,希望小两口相处亲密、生活幸福,就应该把儿子的喜好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儿子喜欢谁,就应该娶谁做媳妇。这个逻辑,没问题吧?

可是放到《红楼梦》中,贾政、王夫人,包括贾母在内,谁也不是坏人,谁也不想故意折磨宝玉,谁也不想给儿子娶个三观不合、志趣不投的女人回来,一天到晚同床异梦吧?那为什么在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宝玉会娶了并不喜欢的宝钗,却与情投意合的黛玉失之交臂?

阴谋论的观点,我不予采信,那绝对是看多了后宫戏、宅斗戏的固定思维。《红楼梦》里有不分敌我、不明是非的人,但主流大部分是聪明人。

所以,宝玉娶宝钗,或者说,贾政王夫人娶宝钗做儿媳(不考虑贾母了,因为这时她有可能已经逝世),一定有着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不会仅仅是一己的“喜欢”。

是什么因素呢?八十回中,其实已经暗示了。

王熙凤贪赃枉法、干涉司法、放高利贷、买凶杀人,诸如此类的事做了不少。到贾府获罪抄家的时候,王熙凤是第一个不能幸免的。

《红楼梦》的结局,不会是在监狱里,因为警幻仙子的《红楼梦》十二支的“收尾”已经说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以“子孙流散”作为结局的。

也就是说,在王熙凤生病、获罪的前后,贾府还维持了一段时间,才彻底“风流云散”的。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男丁们的不争气,权力中枢空缺,贾府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一个新的管家人。

再说一遍,男丁们不争气。贾琏才干平庸,贾宝玉志不在此,贾兰年纪太小,贾环连捣乱的能力都有限,更不用说管家做事了。

女孩子们呢,迎春早逝,探春远嫁,惜春孤介,还不是荣国府的人。只有宝钗黛玉“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不能名正言顺地参与到管家事务中来。

要找一个人,长期地取代王熙凤的职务,而不是短期代理与协助,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亲戚变成自己人,也就是娶回来做媳妇——从贾政王夫人的角度来说,就是儿媳妇。而适合娶亲的唯一人选,就是贾宝玉。

到这时候,娶媳妇已经不单是娶媳妇,而是关系到家族是否能够延续、家业是否能够兴旺、家庭是否能够东山再起的重要事务。考虑到这么多因素,媳妇的人选如何决定,也就非常明确了。

王熙凤早就说过,黛玉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宝钗却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黛玉的孱弱是先天的、不可逆的,宝钗的“不干己事”却可以改变:娶回来,做了自己家媳妇,就“干己事”了。

别以为贾政王夫人冷酷无情、独断专行,也别以为他们对宝玉不够体贴、对黛玉不够疼爱。实在是到了那个地步,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

回到题目上来,如果是你,你喜欢哪一位做媳妇?

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时候,我喜欢儿子喜欢的女孩做媳妇;风声鹤唳、山河动荡的时候,我只能屈从外部因素,选择对家族利益有帮助的女孩做媳妇。

这样的选择,儿子当然免不了委屈。可是家族已经到了危亡的关头,每个人都前途莫测,他凭什么不能做出一点牺牲?

只有逃避责任如贾宝玉,才会悬崖撒手、一走了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