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远嫁他乡,最放不下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2021-10-14   解说知识历史

原标题:探春远嫁他乡,最放不下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探春的判曲,是这样的: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个曲子里,充满了故作豁达、掩饰不住的悲伤,但是,唯独没有放心不下:但凡有一点“放心不下”的事,一定会委婉地提出来,还怎么顾得上叮嘱“恐哭损残年”这样类似于“保重身体”的废话?

“保重身体”是最常见的祝福语,也是最废话的叮嘱,因为它“放之四海而皆准之”,没有任何针对性。

探春是个理性、知性的好姑娘。在生离死别(她不是去送死,但是这一去,就再没有见面的机会,等于“今生就此别过”,也就是生死离别了)的时刻,她一定会抓紧时间,给出最迫切的建议。

但是,她没有,只说“保重身体”这孝顺不过的废话。之所以说这废话,就是因为她已经没有什么牵挂、没有什么可叮嘱的了。

当然,贾府是日渐衰败了。可是你别忘了,在开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已经提到宁荣二府的衰败。但是接下来,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热闹。为什么?因为元春的封妃,给贾府带来了十几年的辉煌。

探春的远嫁也是如此。远嫁,对于探春本身,是一个悲剧,但是对贾府而言,却是挽救命运、重塑辉煌的最省事的办法,比子弟们读书上进、“由科举发迹”要简单得多。因为子弟们谁也不肯读书(除了年幼的贾兰,还看不出好坏),而女子却非常出色,是现成的可利用的资源。

有人认为探春是在贾府获罪之后才远嫁和亲的。不可能。不要说和亲的人选不会是获罪的大臣之女,就是探春的临别赠言,也可以看出贾府的平安:“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这是女儿对获罪的父母说的话吗?我要走了,你们一败涂地,大家各管各的,你们千万别来找我帮忙?

元春逝世前后,贾府已经没落。虽然还没有被抄家,没有获罪,没有免官下狱,但是后继无力。正好这时候有个机会,用出色的探春和亲,换取贾府荣耀的延续,就像当初的元春一样。

这是贾府为了延续自身荣耀,可以付出的最小代价,也是贾府仅有的资产。在付出的时候,贾府,和远走的探春,都以为这个牺牲可以保全贾府。

所以探春远走,只叮嘱“休哭损残年”,似乎父母的身体健康是她唯一的挂念。

以探春之智,未必看不出贾府再没有可用的人才,完全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事到如今,这些已经不是她的考虑范围了。以探春之智,却真的想不到百年显赫的贾府,会有获罪抄家的一天,“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但是即使看出来,她,或者她的家族,也没有任何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了。

她已经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