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慈禧太后葬送了大清朝。她自私自利,为了给自己办六十大寿,挪用了海军军费,结果致使甲午海战一败涂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她对外卑躬屈膝,面对八国联军的蹂躏,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但是,普通生活中的慈禧太后,并非阴骘冷酷,甚至还有一点人情味。
以张勋为例,他在1901年被调到京城,成为御前护卫,经常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扈从,跟慈禧太后关系比较近。有一年冬天,地方官员进贡了一批新鲜蜜桃,张勋负责将贡品搬到慈禧太后所住的万寿宫,完成任务后,张勋和随从侍卫们都恭恭敬敬地在一旁列队,等候慈禧太后发话。
慈禧太后出来后,在侍卫跟前走过,第一反应是“张勋哪,这是侍卫怎么都穿着单衣呀”。其实,张勋的手下们是穿了棉袄,但是为了仪容整洁,所以把棉袄塞进了裤腰里,扎得结结实实,没有露出来。张勋照实回禀之后,慈禧太后却不太相信,反而亲自摸了摸侍卫的衣服,真看到了棉袄才罢手。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闲着的时候,还喜欢跟站岗的侍卫们聊天扯家常,喜欢问侍卫的家长里短,比如家里有几口人,哪里人氏,来京城多久了之类的,还会仔细地听侍卫的回答,完事之后,总会以怜悯的口气说:“可怜你们了,大老远、背井离乡地来保卫咱家,好好干,将来给你个官做。”这样一来,侍卫必然会感激涕零。
当然,慈禧太后这些举动也有可能是政治家式的演戏,用这种手段来笼络身边的人,但也有专家认为,这多多少少也跟慈禧太后年轻时候的经历有关。早年,慈禧还没有选秀进宫时,生活在民间,家道并不兴旺,父亲去世后,一度沦为普罗大众,也算是遍尝民间疾苦,也正是如此,慈禧太后对身边的小人物有些同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慈禧太后薨,清朝没过多久就在风雨飘零中倒下了,当时的大多数人都慢慢地接受了共和思想,封建帝制一夜之间成了过往云烟,在民国初期的军阀中,唯独只有张勋一个人对满清念念不忘,比如他死活不让部下和士兵剪掉象征着清朝的辫子,于是留下了“辫子军”的称号;不仅如此,张勋还乘机复辟过,一心一意想着恢复满清皇室。
也许有人认为,张勋复辟是有着自己的私心,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但是张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凭着一己之力也要复辟清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慈禧太后的一种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