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作者的手法描写,和人物的刻画,人们都对诸葛亮印象非常深刻,他一生鞠躬尽瘁,死后还为蜀汉谋划了很久的历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忠臣;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现代传颂的一位大智者,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典故都被我们现在的人所熟知,比方说,“七擒孟获”、“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等非常多的典故,其中,“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智慧里面,最让人熟知的一个典故。
草船借箭
当时是孙刘两家在联盟,与曹操在长江赤壁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当时智谋过人的谋士,虽然说孙刘两家当时在联盟,但是毕竟各为其主,周瑜看到诸葛亮的才干,心生嫉妒,再加上大家都知道日后肯定是敌人,所以就想在当时除掉诸葛亮。有那么一天,周瑜把诸葛亮叫了过来,问他与曹操打仗用什么兵器好一点,诸葛亮随口就说了弓箭,周瑜就把铸箭的任务交给了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
草船借箭
诸葛亮当然明白这是周瑜在整他,于是就和周瑜说,由于军情紧急,十天的时间太长,要误了大事,我只要三天就能做好,做不好就受罚,周瑜一听心里一阵高兴,三天绝对是不可能造出这十万支箭的,就和诸葛亮定下了这个赌约。到了第三天的时候,诸葛亮带着一批草船就出发了,他算准了今天的大雾,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的缺点,大雾情况下曹操肯定不会出战,而且自己的声势越大,曹操越不会出兵,果然曹操中计,让诸葛亮的草船带走了他无数的箭矢。
影视剧诸葛亮形象
这是《三国演义》中标准的“草船借箭”的版本,经过罗贯中的一系列润色,诸葛亮在里面的英明神态,神机妙算表现得是淋漓尽致。但是实际上,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并非是诸葛亮所为,而是发生在东吴的孙权身上。在《魏略》里面的记载是,孙权当时坐着草船在观战与曹操的战争,他的船被曹操给发现了,所有曹操就下令用弓箭射孙权的船,但是船的一面受了很多的箭羽,船身因为这些箭羽而失去了重心,后来孙权命令把船掉过头来,在另一面受了箭羽之后,船才保持住了平衡,后来就赶快返回了,那些箭羽就是孙权赚的。
影视剧孙权形象
其实,“草船借箭”真的不是诸葛亮创造的典故,只是通过罗贯中的各种编排和改编之后,变成了这个我们熟悉的诸葛亮版本的“草船借箭”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