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背后,中国教育资源的平均化,是普通家庭学生的机会吗?

2021-08-26     傲徕峰利哥

原标题:教师轮岗背后,中国教育资源的平均化,是普通家庭学生的机会吗?

2008年,北京审理了海淀区某小学校长的贪污案,涉及帐外资金超过1亿人民币。而资金的来源主是学生家长的“赞助费”

现代的家庭,大多数都在负债状态下。能让中国家庭心甘情愿掏钱的就是——孩子的未来。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起点,不惜花重金、托关系,焦头烂额,只为争取到一个进入好学校的名额。

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好学校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升学率。至于高等私立学校,一般家庭想都不用去想。

2008年报道

好生源与好学校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原文描述: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简单来说就是:多得越多,少得越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资源分配问题,常见于股市、楼市、甚至是菜市。

好学校也是如此,好的学校能吸引好的生源,好的学生生源又能更好的为学校吸引各类社会资源。

最直观的就是好学校的老师工资,比一般学校提高不止一个档次,就像很知名的衡水中学,老师的年薪最高能到30万,这还不算各种福利和隐性收入。

网传衡水中学招聘

而升学率高的好学校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富有、有能力家庭的集中聚集,于是乎,重点学区房这个概念被中国楼市和中介正式提出。

曾经北京一个好的学区房,比一墙之隔的一般房,每平米不贵出7.8万都不好意思自称是学区房。

虽然家长对学区房又爱又恨,但是需要正视的是,这种学校和学生的马太效应是规律。任其自然发展,这将是最终的一个形态。

好的学校升学率甚至能到几乎100%,而有些师生资源差的学校升学率甚至不到30%。

学区房的坚挺要被打破

北京推出的教育政策,打破好生源和好学校的垄断。

2021年暑假期间,北京出台了2个重点教育政策。

1、多校区划片,打破了原来一个小区对应一个校区的规则,让一个小区对应多个校区,随机分配。这一下打了学区房的七寸。

让学区的概念直接被弱化为了一个抽签可能性,打破了好生源以小区聚集的形式集中到一所学校。

2、出台了教师轮岗制,对于优秀的校长、老师等进行跨学区、跨学校的轮岗。

这直接打破了好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的资源垄断,让好的老师不再聚集,让每一个学校的学生都有相对公平的教师资源分配。

这两个教育规定的出台,就是为了将资源集中的好学校和好生源打散,让教育资源归于相对平均的分配。

教育轮岗

教育资源的平均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日益强调教育资源的平均背后,是越来越不平均的社会资源配比问题。

因为教育直接关系到的是未来孩子的阶·层,而教育资源的集中就意味着未来孩子阶·层流动性的固化。这在西方非常常见的问题,在我国实际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与我们的社会目标相背离。

从近期我国针对互联网巨头的措施、强调第三次分配问题、对楼市、医疗、教育的各项措施,无不是在证明整个社会在向一个新型的社会分配模式转变

三次分配

身在其中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网易的张朝阳在近期的节目中曾这么建议年轻人

年轻人挺不容易的,就是不要努力过头,太过拼搏的话也是有伤害的,也不一定能行,也不一定有机会。每个人都要清楚、研究自己的机会在哪。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笔者感觉,他说的是实话,适用于我们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甚至是我们的孩子。

让生命放松下来,在城市的楼宇和地铁之间,在车水马龙之中,让自己、伴侣和孩子不再生活于被资本灌输的焦虑之中,更不要将无妄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去享受家庭和个人的快乐。

这是很重要的。

至于所谓社会大环境,其实跟我们绝大多数人是无关的。

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不成为私人资本裹挟下价值和意识的韭菜,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

丨作者:傲徕峰利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85869993_12119681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