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治市成功申报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获得共计10亿元的国家补助资金。8月11日,记者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获悉,首批1.8亿元国家补助资金已经下达,专项用于长治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它能够让城市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区别于传统城市,海绵城市让城市在面对雨水时具有很好的弹性,让城市像一块大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吸水、净水、蓄水,需要时再把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最终实现良性水循环。
自2016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以来,长治市高效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管控,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生态功能修复、居住社区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工作。启动实施“三河一渠”综合整治工程、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成浊漳河南源北寨上游人工湿地,完成主城区和长北污水厂地表三项V类提标改造,围绕漳泽湖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提升,重点开展上游县区源头治理、企业排污治理达标、主城区厂网河(湖)工程、湿地水体治理、漳泽湖沿岸塌陷治理五大工程,建设雨水泵站、CSO调蓄池、调蓄湖,城市易涝点基本消除。特别是活水保质工程,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经人工湿地进一步处理后作为生态补水,形成城市活水循环体系。此外,长治市还完成了保宁门、延安路、东外环等一大批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市政道路全部实施雨污分流。目前,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率100%,内涝点消除率92%。
“很神奇,这些砖遇到降雨会‘喝水’。”一场降雨后,在长治东站站前广场接朋友的张超发现,广场前看似和普通砖块差不多的红色砖块,就像海绵一样,吸水效果非常好。据了解,这些红色砖块叫透水砖,在降雨的时候可以快速渗透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在蓄水池中,需要的时候用于绿化灌溉。在滨湖区起步区、市体育公园、市儿童公园、滨湖大道、长北干线等一批重点工程中,长治市广泛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布设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透水地面、透水路面等方式,实现了雨水的慢排缓释、源头分散,会呼吸的海绵城市让市民惊叹不已。
接下来,长治市将按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统筹流域区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全流域构建区域海绵体系、全要素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全维度补齐设施短板、全方位打造高质量海绵社区。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围绕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80%的总体目标,全面开展海绵城市示范建设,规划建设超标雨水行泄通道,在城南生态苑、人民公园等绿色宽敞空间,消除雨水径流,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改造,新建道路和公共场所采用透水路面、透水铺装,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涵养、蓄积、净化能力,构建人、水、城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城市,让人民群众乐享海绵生活。
(来源:长治日报 记者 刘晓荣)
(责任编辑:张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