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大众 真的错了吗?

2021-07-28   SUV大师

曾经的南北大众可谓风光无限,迈腾、探岳、帕萨特、途观、朗逸就足以在细分市场闯入前5,但随着丰田、本田在双车战略造诣的提升,大众汽车也只剩下品牌光环。

老牌车型遇挫折

然而本田丰田等合资品牌发展迅速也只是外忧,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大众的内患上,有质量问题引起的口碑崩塌。根据车质网统计近一年的投诉数据,一汽-大众就占据前三,其中曾作为一汽-大众销量支柱的探岳,从稳定月销前10到投诉第1,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车主真实用车反映来看,大部分都是因为发动机为了顺应国六b排放而升级,加装颗粒捕捉器,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颗粒捕捉器堵塞。从而引发广大车主油耗翻倍、加速无力、换挡顿挫和失灵等一系列的相关故障。部分车主反馈平均油耗30L/100KM,还有更甚者达到40.9L/100KM。

从问题爆发至今已超一年,厂家还没有真正解决的办法,客服温馨提示:跑高速可缓解堵塞情况,有助降低油耗。消费者买车就是是图个日常用车省心而不是买个爹回家供着,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后,还要带它上高速遛弯。

而另一个方法就是加注98号汽油,直呼好家伙,大家都是花20来万买辆车,探岳(参数|图片)车主的用车体验就是多一些。当然你也可以加95号汽油,只是厂家的回答又回到第一个方案上。

而投诉榜亚军和季军则是因为变速箱的问题,而引起消费者大面积投诉。

新车预冷爬坡慢

从大众汽车近一年来的动作来看,无论是上汽大众通过“加强”帕萨特(参数|图片)A柱、凌度正式换代、途昂(参数|图片)和帕萨特先后改款,一汽-大众CC(参数|图片)换代加推猎跑版、全新中大型SUV揽境(参数|图片)上市,还是6个月连下两子的迅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动作,都是大众有心收复“失地”的表现。

但很多时候都是大众汽车的一厢情愿,或者说是高估了产品力,例如上汽大众推出的全新中大型MPV威然,中高端定位狙击别克GL8。然而威然上半年销量仅为4257辆,未及本田奥德赛、艾力绅等MPV一个月的销量。

错判新能源市场

另一方面,年初上市的大众ID.4双雄也在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双双失踪,更别说近期上市的ID.6了。

回想到大众品牌CEO拉尔夫·布兰塔斯特(Ralf Brandsttter)曾透露,大众集团的目标是到2025年,每年生产15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ID.4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全球每年卖50万辆ID.4。此前,大众曾预计今年ID.4销量为10万辆。

比较有趣的是,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ID.4双雄在3月份上市以来,3~6月累计销量为6463辆,其中6月销量为2902辆,环比5月增加90.0%,但相比特斯拉Model 3或者Model Y的销量都还有着10倍的差距,而就是这么一款在中国市场默默无闻的车型,在欧洲本土创下单月销量近8000辆的佳绩。

这侧面反映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并非欧洲市场所能比拟的,作为紧凑型SUV,大众ID.4以20多万的售价混迹该级别车型密集的15万区间,优势不大。而同价位对上特斯拉Model Y,对手的品牌力以及尺寸优势都有一定令消费者放弃大众ID.4的念头。

放长线钓大鱼

不过大师觉得,判断一个车企的成败不是短短几个月,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妄下断言,需要有长远而且实际数据支撑,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

而大众对电动化的投入也是业内少有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众已经在国内投入超300亿元,建设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座专为新能源汽车打造的MEB工厂。初期规划总产能就已经超过100万辆,远超蔚小理等头部造车新势力们。

开弓没有回头箭,大众在没有完全搞懂中国市场,没做好市场调研的准备就推出ID.4,低估了中国本土的新能源品牌车型的实力,没想到自主品牌在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走得更快更远。但大众汽车的实力犹在,试驾过ID.4的同事都对其行驶质感称赞有加,销量也在逐步爬升。

一时失利并不代表没有翻盘的机会,相信大众汽车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后,能根据实际情况为后续推出的新车制定更合适的指导价,以及调整ID.4终端价,让更多消费者产生兴趣继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