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简称“FF”,代码:FFIE)正式在美股挂牌交易,贾跃亭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贾跃亭,是一个很多人听起来一定很耳熟的名字,四年前,乐视网资金链断裂,千亿市值公司轰然倒下,而贾跃亭作为乐视网的创始人,由于财务造假、巨额债务等危机的爆发,顶上了“老赖”的名号,远赴美国造车。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只能翘首以盼贾跃亭“回国还债”。
但贾跃亭的回国,似乎遥遥无期,毕竟距离他的那句“下周回国”已过去了四年。
贾跃亭曾经也是一名财会人员。1995年,贾跃亭从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在当地税务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创业。此后贾会计一系列秀“财技”的操作,或许都与这段专业学习和工作经历有关。
回顾:乐视网财务造假
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11月,2010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其市值曾由上市之初的30亿元增长至400多亿元,成为当时创业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乐视上市的十年间,频频更换审计机构,期间有两家机构在审计报告中带有强调事项,但所有审计机构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直到2017年乐视网自曝财务问题,审计机构的态度才发生转变。
在2017年财务报告中,乐视网突然宣布上市以来的所有利润都不复存在,换来的是巨亏超138亿元,震动了整个市场。立信对这份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立信曾表示,我们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而在后续的2018年、2019年,其继续亏损40.96亿元、112.79亿元,三年累计亏近300亿元。
如今更多财务造假等违法细节遭证监会曝光后,人们才得知,自2007年上市前到2016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乐视网虚增收入合计18.72亿元,虚增利润17.37亿元。
从证监会披露的细节来看,乐视网的“骗术”十分繁杂。
在乐视网首次发行阶段,其通过贾跃亭实际控制的公司虚构业务、通过虚构与第三方公司业务、在与客户真实业务往来中通过冒充回款等,并通过贾跃亭控制的银行账户构建虚假资金循环的方式等手法来虚增业绩。
在2010年乐视网上市后,造假手段更是涉及多种:虚构广告业务确认收入,在没有资金回款的情况下,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虚增业务收入和利润;在没有资金回款的情况下,后续通过无形资产冲抵全部或部分应收账款,相应虚计成本和利润;继续通过虚构与第三方公司业务,通过贾跃亭控制银行账户构建虚假资金循环的方式虚增业绩……
尽管“骗术”繁杂,但财会专业的同学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虚增收入,挂应收账款,但现金流量的回款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虚构第三方关联公司,产生业务量多的假象等等。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利用好现金流量表,注意公司的第三方关联交易,比较容易分析出公司存在的潜在问题。
展望:FF借壳上市
北京时间7月22日晚,由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下称“FF”)宣布已完成与 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PSAC)的合并交易,并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交易代码“FFIE”。
在这里,SPAC是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是借壳上市的创新融资方式。与买壳上市不同的是,SPAC自己造壳,即首先在美国设立一个特殊目的的公司,这个公司只有现金,没有实业和资产,这家公司将投资并购欲上市的目标企业,目标公司将通过和已经上市SPAC并购迅速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
FF选择通过SPAC借壳上市的做法,类似于美国电动车公司Nikola,其通过SPAC借壳上市,股价一夜暴涨40%,企业价值达到33亿美元,并筹集了5.25亿美元运营资金。而Nikola以卡车界特斯拉自居,上市前夕尚未实现量产交付。因此,对亟需资金输血的FF而言,通过SPAC借壳上市,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很多朋友或许对借壳上市的概念不太了解,借壳上市是一个金融术语,指一家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直白地说,借壳上市就是未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已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
说回FF的上市,由于FF尚未量产、交付时间长、价格高昂等诸多问题,前景扑朔迷离,FF的真正价值,需要用时间去检验。
本文由会计网发布,部分素材整理自海峡都市报、亿欧汽车、第一财经、36Kr、新浪科技、证券之星、百度百科,如有不妥,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