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双流发展脉动!近20家媒体记者走进双流

2021-06-22   双流发布

原标题:感受双流发展脉动!近20家媒体记者走进双流

6月21日,由双流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为期两天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集中采访活动拉开帷幕。来自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改革报、中国经济时报、人民网、四川日报等近20家媒体记者走进双流,深入采访双流在各个领域“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生动实践,挖掘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故事,共同描绘高质量发展的“双流答卷”,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01 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

在空港商务区,大家参观了空港云。

空港云是集规划展示、场景体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总面积30万平方米的空港商务展示展销综合体,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都日报记者陈方耀说:“有幸参加双流区组织的集中采访,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双流空港商务区的空港云,这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整个空港云规划展馆介绍科技含量很高,而且它是嵌入式、体验式的。通过这里的规划介绍,我了解到了双流区的发展布局、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构架以及它的环境、人文底蕴等,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02 川航物流、四川飞机维修

大家来到位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侧的川航物流货运基地和四川飞机维修基地实地参观,管窥双流区航空物流和航空制造维修产业发展情况。

川航物流货运基地是双流区三大航空货运承载平台之一,另外两座平台为双流国际机场货站和国航货站。川航物流货运占有双流区航空货运25%左右的市场份额,产品涉及电子元器件、跨境电商货物等。

记者们边看边问,大家重点关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航空货运市场发展变化,成都“一市两场”格局成型后川航业务布局等内容,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四川日报记者王晋朝说:“双流航空经济在成都‘两场一体’发展格局下,其中一个重要战略就是要实现客货并举,未来航空货物发展空间很大,十分看好未来双流航空货运发展。”

随后,大家一起走进四川飞机维修基地,了解双流区航空制造维修产业相关情况。

“北京有一零一厂、上海有一零二厂、成都双流有一零三厂,所以双流与飞机制造维修有着很深厚的渊源。”在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讲解下,记者们了解到“川维”每年c检业务有90左右架次,非定检业务量有240左右架次,年产值在1.2亿元—1.4亿元。大家认真聆听,并围绕川维未来发展布局进行采访。

王晋朝说:“双流要加强相关的配套,在像航空维修这方面,让我们媒体人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感受到双流产业发展强劲的动能。”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四川新闻网记者锁千城,他说,今天来双流看到之后觉得城市的发展、产业格局很大,之前听说的和实际看到的感觉更令人振奋。

03 成都芯谷展示中心、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

一个建在“芯片”之上的产业生态新城,正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悄然崛起,这,就是成都芯谷。

作为双流区电子信息产业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成都芯谷展示中心于去年7月份正式开放,在充分展示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展陈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标准和要求,打造成为双流区百万平米级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核心展示区域。

走进成都芯谷展示中心,记者们通过大型L幕裸眼3D沉浸式总规沙盘,直观感受成都芯谷的发展规划情况。公园城市示范区水晶沙盘、一平台八中心产业服务体系模块交互设备......展示中心采用的新媒体设备,也吸引了记者的频频注意。大家纷纷驻足观看和认真聆听介绍,一边拍照一边向现场工作人员提问作补充了解。

当了解到成都芯谷聚焦电子信息,主攻集成电路、网络信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着力打造国际科创人才首选地、中国电子信息新一极、成都未来公园城市新典范,累计引进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瓴盛科技等产业化项目44个时,记者们给予了高度评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说: “近年来,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迅速,成都芯谷是一个年轻的园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媒体记者,我们也是非常关注成都芯谷的未来发展情况。”

金融投资报记者彭江说:“从目前整体形象来看,成都芯谷确实践行了公园城市发展理念,这里环境优美,对众多信息产业企业来说,非常符合发展需求。”

随后,大家一起走进双流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天府人才第一区”相关工作情况,并围绕双流人才服务工作进行采访。

04 双流政务服务大厅

下午1点半,媒体一行来到双流政务服务大厅,边听介绍边实地了解“放管服”改革情况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据了解,近年来,双流按照中央、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安排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头号工程”,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企业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2020年,双流连续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排名全国第14位。作为双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靓丽名片,“企业咖啡时”更是受到采访媒体的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记者郭万说: “我曾参加过几次‘企业咖啡时’活动,每场活动都能现场解决一些企业的需求和问题。企业对‘企业咖啡时’这个平台也是非常的满意。被称为企业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双流确实名副其实。”

05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采访活动首日最后一个点位是永安镇,记者们先后前往生物城文化中心、永安湖森林公园进行采访。

在生物城文化中心,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永安镇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生物医药产业和永安湖森林公园生态价值转换以及永安镇产业社区发展情况;在永安湖森林公园走访时,该园美轮美奂的湖光山色赢得记者们的交口称赞,他们纷纷走下观光车留影、打卡。

国际在线记者杨建昆说:“通过参观走访以及工作人员介绍,我觉得生物城非常具有国际范儿,与我们的宣传平台相匹配。接下来,我们将深入采访,以了解更多的新闻亮点,将双流区、生物城等点位建设发展中体现出的国际视野、创新做法向全球报道。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让大家更加关注、参与空港双流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士、精英人才到这里来落户创业,共同促进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研发。”

新华社四川站记者袁秋岳说:“我们发现生物城在实现生态价值的转换上规划科学、想法新颖而独特,所以这将是我们接下来的关注点。虽然在永安镇兴起的生物城之前没有历史性的一些根基,但它能够在五年时间内做到初具规模、初现雏形,这正是它吸引人、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生物城为什么能做到从零到有、从有到优?这个也是今后我们希望能够持续宣传报道的新闻点。总之,今天通过听介绍、看现场等方式,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生物城、永安镇它的确是一个未来可期的产业园区,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个地方,相信它未来前程似锦。”

新闻多一点

双流古称广都,是古蜀文明发源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起点,距今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实际管辖面积4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7万人,常住人口159万人。

双流坐拥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国家级天府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航空板块和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重要承载地,正积极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奋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营收)迈上2000亿元台阶。

区内规划建设地铁18条、里程230公里,是成都市规划站点最多、里程最长的区(市)县。拥有进境肉类等指定监管场地7个,是中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枢纽机场、综合保税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口岸平台的区域。拥有四川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40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50余个,正依托40.2万人才打造天府人才第一区。拥有1.5万亩空港中央公园,1.3万亩空港花田,黄龙溪古镇和海滨城2个4A级景区,正加快打造空港公园城市示范区。拥有6个大型体育场馆,数量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一,是成都承办国际赛事最多的区(市)县,2019年成功承办第十八届世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