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改造20年无人居住的老宅,在云南一边画画,一边生活:活出理想的自己

2021-06-09   匠心之城

原标题:她改造20年无人居住的老宅,在云南一边画画,一边生活:活出理想的自己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自由画师:祎凡,她是青海高原人,两年前和家人来到云南大墨雨的彝族老村,改造了一栋20年无人居住的老宅,现作为家宅兼工作室,与很多新老村民生活在这个小村。

祎凡并非艺术专业出身,大学她从经济转到文学专业,大约从大二时开始自由创作。

紧接着毕业后,又开始了两年的游学,参观奥地利的康复村,瑞典的活力农耕农场,拉脱维亚的艺术夏令营,泰国的自然教育农场,加州的艺术社区,肯尼亚疣猴保护基地···一系列的游学参观经历让她对自然、艺术、社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游学的其中一站,便是 祎凡现在待的 彝族老村,回家后她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妈妈,游学结束后母子两人共同做出决定: 来这里改造了一座老宅,开始乡村生活。

“打动我们的是这个村庄已逐渐成形的社区文化,很多不同职业背景的,有趣的新村民让小村的连接和生活十分丰盛,邻里间的感觉非常自在温暖。

因此在这个 彝族老村里, 和妈妈一边生活,一边创作。

的画作主要使用木板或油画布两种材质,画风童趣感,故事性很强,偏爱自然主题,异域文化或想象类主题,都是原创作品。

木板画系列:

《巨杉林里的》是第一幅木板画,当时在优胜美地森林公园看到巨杉林,她十分惊奇,右下方的小旅人是正常人类在巨杉下的比例大小,树背后的大孩子可能就是小旅人自己,只不过他已经知晓了关于小旅人自己还不知晓的秘密。也许有一天小旅人能像巨杉林的种子长成大树一样,变成这个大大的自己。

《采山楂的刺猬孩》

《核桃熊》

这是一头住在一枚核桃里,还有点囤积癖的过冬熊。

《羽毛笔里的小写手》

这是一个住在一根羽毛笔里的小写手,在创作之池上。

《柜子狗》

这是一组人格动物系列,一个人物和一个动物相并置,动物和人物间可以是相似,互补或对立的关系,总之会形成一种让人很着迷的张力。这幅画里是英国演员本 · 威士肖。

《安娜和猫头鹰》

这是美国当代舞蹈家安娜 · 哈尔普林,她一生用舞蹈治愈着自己的,还有社区社会的病痛毒瘤。

《剑鱼老人》海明威和剑鱼

《鳄鱼的性别》

人物原型是电影《丹麦女孩》里的主人公。

《野猪情人》

有时候祎凡会手工制作画框,把木板画嵌进整块的木料里,再做一些雕刻。

《墨西哥音乐家》

《两个妞仔》

《我想和你一起冬眠》

《剑鱼少年》

《狂喜的兔儿》

这幅画上下颠倒都可以看。

《惊恐的小象》

《书窝树》

《獾和笛子手》

《跳牦牛背的小子》

有些画 祎凡也会使用雕刻,布艺等手工,让画面立体丰富。

《菜篮龟和小火夫》

菜篮龟载着小火夫去寻觅食材。

《火车小镇》

火车环绕着小镇,过了太久,已经不知道是火车停在了小镇,还是小镇上路了。

《松果人工作坊》

《松果人》

《松果人》左上角的太阳是调色板的形状,喻示艺术带来光明与阴影,是焦虑的来源也是出路。

《吉普赛少年》

《阿布狗和小学徒》

《肋骨风琴手》

真诚而激情的演奏,是开膛破肚式的。

《年轮旅人系列》

这是一个小旅人和他的驼夫大鸟旅伴在路上的故事, 祎凡想把木板画对细腻机理的表现力运用到底,表达对自然纹理的惊奇和敬意。

《巨杉林间的阅读》

《年轮旅人》

小旅人和旅伴在经过一些古树的横截面,一路收集着古木年轮间的残篇。

《大鸟巢》

《猴面包树》

一只灰腹修眉的标本

用旧抽屉改造的羽毛框装置

丙烯画系列:

《刺猬的孤独》: 祎凡先画了最大的那只刺猬,它被创造出来,开始存在,就有了孤独,于是它画了背后那只刺猬,同样的,这只刺猬存在了,有了意识 ,也有了孤独,于是它又画了一只刺猬出来。 但是它们三个在三个不同的框里,处在不同的维度,够不到彼此,所以依旧孤独。

《冬眠熊》

这是一只准备冬眠的熊,为了度过漫漫极夜,它给自己准备了一窝的书。

《象和木棉》

这是一群被木棉烙印过的象,耳朵上红色的印记是木棉的烙印,它们一直在寻着木棉找着自己最早的家园。

《天鹅蛇和鸮子》

《夜马御者》

祎凡也会做文身。

祎凡在大墨雨村的一间纹身工作室。

她很喜欢健身和各种运动。

在小村有一个荒野健身房的活动,利用自然物, 祎凡和同伴在自然界做各种力量型运动。

不疾不徐,

任自己的心意,

在一方土地,

活成理想的自己,

这样的生活,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