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匠心之城,遇见诗意生活
11岁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呢?
叽叽喳喳,吵吵闹闹·······实在想不出干过什么正经事。
而11岁的小学女生—— 孔雀,却刚刚在北京开了自己人生第一个个人画展,展出了 100多幅独立创作的画作。
2岁开始涂鸦,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小姑娘,已是 画龄9年的“老画师”了。
2、3岁时涂鸦的孔雀
日复一日,笔耕不辍,展出作品从 数千幅日常习作中精选而出。
囊括水墨风景、油彩写生、毛笔勾画、速写等多种技法;
题材更是贯穿古今中外,人物、家乡、风景、花卉······无一不包。
在三毛茶馆里画的《雨中周庄》
在酒店阳台画的《杭州的绿》
被“围观”的周庄油彩写生
孔雀临关良人物小画
油画牡丹
可以说,画画对于孔雀来说,并不是兴趣班的某项“任务”,而是深入骨子里的那件 “特别好玩的事儿”。
孔雀写生所画《家乡的渔港》
每次看到她作画时的神情,总会被那份专注和热爱打动。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11岁说一辈子也许还有点早,但我相信一颗 关于美的种子,正在孔雀的心里葳蕤蔓延,枝繁叶茂起来。
画画中的孔雀,会不自觉地很严肃
孔雀画的法云古村
以下文字,部分来自孔雀爸爸口述,编者整理。
1、
最难得,是天真
孔雀最早的涂鸦,记不起来了,但是记得她的第一幅水墨画,是在两岁。
2012年的夏天,一天,去郊区的湿地公园玩,回来的时候天气特别热。回家后,她说要画画,我给孔雀准备了毛笔,墨水和宣纸,还有一大盆清水。
就这样,孔雀 一边在宣纸上涂抹,一边玩水,画到最后,小手印都到了画面上。
孔雀现在画开心了,依然会这样大笑
孔雀两岁时的涂鸦
这开启了孔雀的画画历程,水墨特别适合发挥两三岁孩子的想象力,并且好玩,宣纸的晕染效果 ,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
两岁半多的时候,开始有独立主题了。三岁画桃花林,四岁开始水彩静物写生。
四岁半,我陪她去张家界、武夷山等地写生,一边游玩,一边画画。
五岁时候我去西藏回来,孔雀依据明信片画了西藏的寺庙, 蓝天直接用盘子泼彩而成。
有时候觉得,小朋友一定要多去大自然里走一走,他们在本质上有着天然的同质性。
自然、天真、生机、探索、爱冒险····
你看,娇嫩的花瓣和小朋友的脸蛋一样圆萌可爱,小动物的眼睛也和孩子的眼神一样澄澈单纯。
这段时期的绘画,是自由的,天马行空的,也充满想象力。
画的像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 最自由、最真实、最孩子气的表达。
就像齐白石,画了半辈子工笔,却在80多岁时,画的像小孩子的信手涂鸦;
顾城12岁之前写的诗,最有灵气,也最得天机;
弘一法师李叔同也曾看着一个小孩子写的字说,“我写的字,还不如一个小孩子”。
最难得,是天真。
齐白石画的鸟:真有天然之趣
2、
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努力
在桂林阳朔,2019年的国庆节期间,孔雀9岁。
七天的旅行,除了到的一天和离开的一天, 连续五天,孔雀每天一幅油画写生。
记得那天,阳朔中午的气温一度高达37℃,未做好防晒准备的孔雀 ,被毒辣的太阳酷晒烤炙,第一天就被晒伤了,没想到还是坚持了下来。
后来孔雀自己笑着回忆说: 那天晒的真像只狗啊。
9岁的女孩就这样凭着感觉,用点彩的画法,大胆的色彩,来表现孩童眼中的桂林山水。
也许正是从这第一幅风景写生开始,孔雀就明白, 任何一幅写生,都是需要完成的作品。
阳朔一共画了五幅完整的写生,前四幅都是在水边,其中一幅画到傍晚, 在驱蚊中完成,最后一幅是在酒店的天台。
彩色的山,白房子和水塘,都用曲线的笔触表达。这次写生被孔雀称为 艺术军训,虽然辛苦,但也是快乐的,很有成就感。
在写生过程中的交流,有些话让我感动,对艺术的理解以及绘画的表达,也常常带给我启发。
要把孩子当孩子,天真和自然任由其发挥,也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思考和表达有时超过成人。
期间,她告诉我一句话, 不要过于相信孩子的天赋。我反问,那相信什么? 她回答说,勤奋。
家乡渔港写生
周庄水乡写生
日课不停,日日精进。10岁的孔雀开始临摹大量的关良戏曲人物, 一年下来,画了大约400幅。
林风眠和叶浅予的人物也是孔雀喜欢临摹的。
从临摹到创作, 孔雀还创作了生活中的人物,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还有花卉,生活中的器具。
把艺术融入点滴的日常。
妈妈在泡茶,孔雀在画画
孔雀最爱画的花卉,听着音乐画很快乐
丙烯红百合
赫德的二十四节气画,也是孔雀坚持的创作,已经持续了一年半,画了三十六个节气了。 有时候我们很晚才想起,但是孔雀不睡觉也会坚持画完。
节气:立夏
回顾孔雀绘画过程,快乐伴着辛苦。
我有时想,就算一个成年人,在艰苦的环境中 坚持四到六个小时,手脑不停,也很不容易,更何况是一个小学生。
好多时候,我也说,要不别画了,玩一天。孔雀大多数时候说,定好了不要改。
对于这一点,孔雀9岁时就说, 不能过于依赖天赋和感觉,但更重要的是努力付出。
【来自孔爸爸的朋友圈的一段话,每次看都很感动】
“周六一个半天,周日,周一,周二晚上写完作业,每晚画一小会。今晚完成。”从构图开始,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我坐的远远的看着。我和她说,看你涂色这种感觉太享受了。她说要是一个城市的小朋友,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画画,读书,而不是整天手机那该多好。我说你觉得这种画画的感觉怎样?她说这种快乐无法表达。真是喜欢你这种沉浸其中的样子。
3、
美育不是才艺表演
美是一种生活能力
民国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说的真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视美育,拉着小朋友上各种培训班。
可是我们画一幅画,写一张字,谈一首曲子,真的只是毕业典礼上的才艺表演,或者升学的特长筹码吗?
我想,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 审美情感的教育,一种好好生活的能力。
“它不是只是一项技能训练,而是全面的教养,是审美、思考、表达、想象力的全面提升,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
家里有很多画集,孔雀出生之后,我会随着她的身高调整放置的我高度。
在她很小的时候,把画集都放在书架的底层,到现在调整到第三层了。
到七岁的时候,我和孔雀聊天,她跟我说很多画家的名字,我说你怎么知道, 她说书架上美术书里的。
5岁的时候,有一次在海南,碰巧下雨,她说要做一首诗,要把一个跟泥汤有关的画家放到诗里。
我说是谁,她说吴冠中,原来我和她讲过吴冠中在泥地里画画的时候,一辆大车经过,吴冠中用衣服护着画,自己成了一个泥浆人。
9岁去看毕加索展,展览有画家9岁的作品,这激发了孔雀, 她说,我也9岁,我也可以。
全心投入看展,并随时记录的孔雀
孔雀速写 l 临马蒂斯
我自己也是学画画的,但我极少干涉孔雀的画画,充其量给她提供一个氛围,以及写生时的陪画员角色。
过多、过早的技术性的干预,反而会让她失去最宝贝的那部分: 童心和天真。
孔雀有时会问我应该如何画,我更多的说你看呢?她会说,我觉得是这样,我几乎都是支持的,偶然有争论 ,大多时候,孔雀是对的。
作为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童年,还是长大以后都是快乐的。
我知道画画是辛苦的,所有艺术的创作都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很多努力,但画画是快乐的。
希望孔雀在未来的绘画道路上,始终是快乐的。也希望她的绘画,表达的是美,这种美,能够带给观者愉悦和快乐。
写在最后:
我想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孔雀。不管是画画、写字、弹琴、踢球,甚至只是懂得欣赏一朵花的美。
美育不是为了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横溢,它是借由日日的修习, 让我们的身心进入一种温和、平静又美的状态里。
美也不是用来炫耀的凡尔赛,而是不管我们未来遇到怎样的兵荒马乱,美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角度。
开心时,我们用美去润色它,让它变得更有余味;悲伤时, 我们用美去关照它,眼里含泪却不觉孤独。
— END —
最后介绍下我们的同名视频号,
每天分享传奇又平凡的匠人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把一辈子献给手艺,
这是我所理解的匠人匠心。
大家好,
我是匠心之城的主编匠匠,
现在我开始拍短视频啦!
这是我的个人视频号“国风小娴”,
希望大家关注我。
遇见理想的中式慢生活,
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只生欢喜不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