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清 李胜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杏花开。回民区乌素图的四月,最美还是杏花绽放,大青山下,万亩杏林一夜间变成五彩花海,引得四面八方的游客呼朋唤友,来这里拍照赏花打卡,沉浸在万亩花海中流连忘返。
回民区万亩杏林位于生态路、井尔梁两侧,经过花农多年的辛勤培育,路两侧、山坡上和谷底,栽满高低错落、姿态各异的杏树。每当四月气候转暖,杏花绽放,“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乌素图瞬间化作一个粉嫩的童话世界。春风拂过,万朵杏花随风摇曳起舞,甚是壮观。而当那些成熟的花蒂恋恋不舍离开杏枝,飘在树间,落在游人肩上,沾在行人衣襟上,或钻入泥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新泥更护花”,乌素图又成为花瀑飞溅的世界。
爱上杏花,是因为这满树娇艳,芳菲浸染。爱上杏花,是因为花的绽放、果的甜香,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的期盼。爱上杏花,是因为满园春色遮不住,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回民区的主色,爱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百姓的共识。
中国人自古对杏有着深厚的感情,写了无数绝美的诗赞颂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都是在赞美杏给人带来的美感、愉悦感和诗情画意。
乌素图杏花之所以独特,与这里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乌素图村始建于明朝,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里有一眼潺潺流淌千年的山泉,泉水日夜不息地从山缝中渗出,哺育着四周的生命,村民把它称为“幸福泉”。明朝时期有蒙古族牧民在此放牧,他们把这里称作乌素图,就是“有水的地方”。据说,回民区乌素图的第一棵杏树是由汉武帝时期飞将军李广从山西到此赴任时,将杏树带到乌素图村。在泉水的滋润下,次年杏果挂满枝头,杏肉甘甜,百姓欢天喜地,纷纷扦插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万亩杏林。乌素图杏花更是成为归绥著名的八景之一,素有杏坞番红美称,乌素图村也被称作红杏遗村。
乌素图杏花之所以声名远播,与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精心打造分不开,与村民主动参与、辛勤栽树护园分不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介分不开。回民区连续12年举办杏花节,与山西汾酒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推动蒙晋两地以杏花为媒,实现经贸互通、文旅交流。回民区“杏花节”经过政府部门和当地村民多年的品牌培育和文化积淀,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靓丽品牌。回民区的林果经济也成为沿山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乌素图杏花村年均接待百万人次,旅游收入三千余万元,“树下幸福”成为现实。
回民区十分珍惜“杏花节”这个金字招牌,不但全方位精心呵护,还积极拓宽思路视野,提高站位,把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文旅规划中,把“四季游”“生态游”“商旅游”品牌打响,把杏花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立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商业氛围浓郁、旅游产业集聚、自然资源富集等优势,以杏为媒,以文促商、以商带旅、商旅融合,用好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乌兰夫纪念馆、蒙亮风情园、莫尼山非遗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全力开发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东乌素图村、“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镇”攸攸板镇、“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段家窑村,开设星级旅游接待户6家,农家乐60余家,星级酒店3家、民宿2家,再加上自治区级网红打卡地新华广场地下网红街等,形成了可赏、可游、宜购、宜食的综合性旅游文化产业链。
四月的回民区,万亩杏林在轻风吹拂下杏枝摇曳杏花曼舞,让这最具魅力、最有温度的杏林美景成为各地游客邂逅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