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趣话

2024-10-19     西安晚报

张勇

历览古人,睡眠质量高的少不了三位:书圣王羲之、清太祖努尔哈赤、晚清重臣张之洞。

王羲之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他出生于琅琊王氏望族,落地便入了富贵籍;身世既好,人又聪慧,还“天赋”了一门书法本事,少年即获高誉,左右邻里、上下诸侯“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其书法评价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据《世说新语·雅量》记载,晋朝太傅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妙龄待嫁。郗太傅听说丞相王导的几个儿子个个都很英俊,便有意与王府结儿女姻亲。王丞相对这门亲事也很赞同。一天,郗太傅派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门客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转告郗太傅,请任意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谢过丞相,赶回郗府,回复太傅说:“百闻不如一见。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都不错,个个英俊。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饰容待客,有的还有些拘谨。不过,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卧于东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郗太傅闻听此言后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我就得意这样的,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好女婿。”太傅郗鉴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青年是王羲之,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

1593年,女真叶赫部纠合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三万,向建州进攻。努尔哈赤兵不满万,建州官兵人心惶惶,报警的探骑脸色都变了。深夜,努尔哈赤听完报告后,打着呼噜睡着了。福晋富察氏把他推醒后说:“敌兵压境了,你怎么还睡觉啊?你是方寸乱了还是害怕了?”努尔哈赤说:“要是我方寸乱了、害怕了,我能睡着吗?我听说九部联军要来打我,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现在知道他们已经来了,我心里就踏实了。”说完又呼呼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他带领众贝勒等先祭堂子,尔后统军出发,一举夺得胜利。大兵压境之时还能酣然入睡,实在是修炼已经到了一定境界;正因如此,临阵不乱,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相反,清太宗皇太极在爱妃故去后哀伤过度,不吃不喝,悲戚成疾,后得中风,未成大业,抱憾而终。

晚清重臣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大力向朝廷举荐,对袁有知遇之恩。然而,几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让袁世凯怀恨在心。一次,袁世凯到张府做客,两人相谈甚欢,可是聊着聊着,张之洞居然趴在椅子上睡着了,这让袁世凯非常尴尬。事后,张之洞登门谢罪,却在酒桌上再次睡着。袁世凯觉得,张之洞两次都这样驳他面子,心里很不舒服,总觉得张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这是误会,张之洞真不是故意的。张之洞5岁进家塾,10岁就已熟背四书五经。13岁参与县试,一鸣惊人,以第一名中了秀才;不到两年,乡试第一名中举人。时人谓之为天才少年。他有个怪癖,好夜间读书,一入夜就精神百倍,往往读一个通宵,白天再睡觉,其读书真谛为“尝篝灯思索,每至夜分,必得其解乃已”。这一习惯陪伴了张之洞一生,他可以一连两天办公不睡觉,一睡又是一两天。有时召集下属开会议事,他老人家忽然坐着呼呼睡去,众官不敢惊动他,只得宣布散会。柴萼在《梵天庐丛录》记载:“某道以机要进谒,略谈数语,南皮已执卷眠下,亦不呼茶送客。”来者发现他已睡去,“坐则不耐,行又不敢”;待他醒来,已是满壁灯火。陈恒庆在《归里清谭》里则说,张之洞宴客时,不等饭菜上齐,就会在座位上睡去;睡醒之后,饭菜已凉,而僚属又不敢先尝,“故一馔重温者数次”。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忆》中写道,他听张之洞老友清末邮传部尚书吴郁生说:“某年因招商局公事,特至湖北督署,与张相谈。张以老友也,故不拘常礼,一面剃发,一面畅谈,不料尚未及谈正经公事,而张已昏昏睡着了,那时只能坐待其醒了。”

张之洞素来有“兴居无节,号令不时”的毛病,想啥时睡就啥时睡,作息时间特别不靠谱,经常是下午三点睡觉,凌晨三点起来办公,官员想见他,就得整夜不眠。 晚上处理政务,对于张之洞来说是很正常的,但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却有苦难言,每天晚上都得熬夜陪着张之洞办公。熬夜伤身,对一些身体不好的官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面对这种情况,有大胆的言官向慈禧太后告状,控诉张之洞的罪行。慈禧太后想了想,也觉得不符合正常人的作息规律,便派李鸿章去核实。你们想一想,李鸿章和张之洞是什么关系?可想最终的结果。

张之洞临终之际,摄政王载沣前去探望。生命垂危的他仍不忘天下安危,劝诫载沣安抚民众,以民为本。载沣志满意得,反倒慰藉张之洞道:“不怕,有兵在。”张之洞一言不发,哀叹数声“国运尽矣”,终于闭眼,一睡不醒。

本版插图 王进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3d46f058ffb7a07f0e3a0c20bc8d0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