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版《长恨歌》2024年演出落下帷幕

2024-11-02     西安晚报

经典版《长恨歌》演出现场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记者杨明 通讯员王三合)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0月31日晚,位于骊山脚下的华清宫景区,当舞台上的“明皇”与“贵妃”相会于“鹊桥”的一刻,经典版《长恨歌》2024年演出正式落下帷幕。

伴随着经典版《长恨歌》演出的谢幕,华清池畔,专注于舞台道具使用、修复、制作的道具师王喜也终于放下了紧绷的心情。“今年夏天,文旅消费异常火爆,华清宫景区平均每天要接待3万多名游客,压轴大戏《长恨歌》也是场场爆满。”王喜告诉记者,在演员、服化道、机械、舞美、灯光等各个岗位的39名员工,承担着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和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12·12》的演艺服务和技术设备等重要工作,前者共计演出728场,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为了配合晚上的4场演出,王喜每天要准备一千多种道具,忙的时候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王喜和同事们的忙碌,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点亮了骊山的夜。

“我们不断探索实施隐蔽式大型折叠LED显示屏、水下升降舞台亮化台板、水上火海技术、山体星空、山涧舞瀑、隐蔽式灯架、隐蔽式自动升降伸缩看台、寒冬水下环境等开创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效破解户外实景演出机械设备在高温、寒冷、雨雪、大风、水下环境中安全运行的稳定性技术难题。”据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洁介绍,截至目前,《长恨歌》《12·12》两台演出已获得31项技术专利,演出接待观众人数和经营收入也持续增长,尤其是“长恨歌”品牌已经成为全国文旅行业的金字招牌。

据悉,12月1日,2025冰火《长恨歌》将“踏雪”归来,演职人员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与忙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895d7df6a866455e5da0c60201d71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