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皇帝,他们的吃穿用度向来都是最好的。他们能做上皇帝,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一些特长,而最后一代皇帝溥仪,更是有两项别的皇帝都没有的绝活。
溥仪生活的时期,是帝国主义正疯狂地掠夺我国的财富的时期。在这个时候,皇帝这个身份就显得极为敏感。因为皇帝通常拥有这个国家的极高权力,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足以在国内掀起一番波浪。所以国外的势力就争着要搞定溥仪,架空他的权利不说,还要利用皇帝的特殊地位,透过他来主导国内的舆论形势。溥仪生活在外部人全都对他虎视眈眈的时刻,他得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在他们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中幸存下来。
在日本人要求溥仪退位时,他很快就同意了。毕竟皇帝这个位置,在那个乱世,代表着极大的危险而不是尊贵。退位之后的他,日常的开销全部由伪政府提供,他们每年会给他几百万两的白银,用来维持他的正常生活。名义上说是四百万,但是实际上的数字肯定比这个小。堂堂的一代皇帝,却只能勉力维持着自己的生活,着实让人感到辛酸。
他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光是紫禁城里面,就有好几千人正等着他养活,而且他还要很多银子来上下打点关系,所以生活捉襟见肘。没了钱怎么办,溥仪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去变卖紫禁城内的古董,用来换取整个皇宫人的口粮。
他卖古董的时间久了,在古董的鉴赏方面就有了很多经验。他的眼里日渐提升,最后发展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好眼力,很多东西他甚至都不用把玩,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够知道这个东西是真还是假。找他来帮忙看文物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一次,国学大师王国维就来找过他,要他帮忙看一下自己刚刚收进来的文物。谁料,溥仪仅仅看了一眼,就说这些都是假的,是有人故意做旧的。他看王国维不相信自己,就找了其他权威的人士帮助王国维鉴定文物,结果果然是假的。溥仪解释说,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里就有很多文物,从小就一直看,很多东西都认识。而且小的时候自己不懂事,还曾经打碎了几个真品。
皇帝的教育一直都是皇家能够提供的最好水平。溥仪虽然是个末代的皇帝,他没有多少实权了,但他深知教育给人带来的极大影响,于是还是请来了最好的老师来给自己讲课。和以前的皇帝不同,他还要多学一门外语。当时的国际形势逼迫溥仪要尽快掌握英文这门语言。语言是学习东西的钥匙,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他才能更好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
他学习得很认真,他的老师也是举国有名的大学士,所以他的进步飞快。最后,他不仅掌握了一门英语,更是掌握了好几门语言,而且在书写上面也十分工整。所以溥仪能够在那么个乱世明哲保身,与他自己的能力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