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认知里,藏着你的命运

2023-09-24     十点读书

原标题:对自己的认知里,藏着你的命运

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不够好”而自卑:

外表不够美,不够瘦,不会打扮,审美不高;

内在,学历不高,见识不够;

物质上,家境不好,工资不高;

精神上,脾气不好,情商低……

外表不够美,不够瘦,不会打扮,审美不高;

内在,学历不高,见识不够;

物质上,家境不好,工资不高;

精神上,脾气不好,情商低……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自卑只是你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并不会决定你的人生,也不会界定你的成败。”

一定的自卑感,能成为你进步的动力。

但是当自卑感不断叠加,成为一种“自卑情结”,就会成为限制你发展的天花板,让你裹足不前,错过一次次机会。

从自卑到自信,有时候需要一段经历,有时候需要一句话来敲醒。

今天十点君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改变你对自己认知的四本书。

为什么有的人外表出众,却还要去整容抽脂?

为什么很多人在拍照时,一定要用美颜滤镜?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在情感上陷入两难选择——亲密时,会害怕受伤害;选择远离时,又害怕孤单?

资深心理治疗师和督导师贝贝尔·瓦德茨基认为,这代表不同程度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他们想用成功、金钱、别人的认可来弥补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他们表现得理智、坦率,却都有深度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

贝贝尔·瓦德茨基|中国友谊出版社

自恋型人格障碍往往有着严重的自我怀疑与自卑的特征,光鲜亮丽的自信外表常常只是用以隐藏内心的不安。

在《不稳定的自尊》中,她从大量的案例出发,深入分析自恋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原始人际关系”的影响。

贝贝尔认为,男性的自卑和女性的自卑有极大不同。

男性的自卑往往表现为大男子主义,他们对外表现得自信甚至是自负的、咄咄逼人的,认为自己是全能的,比起关心别人,他们更关心自己。

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不配合,不好接近,逃避,有清晰的界限,没有同理心,很少情绪化。

而自卑的女性则竭力去顺从别人,希望由此获得别人的认可。

男性自卑和女性自卑的不同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特殊的性别社会化要求以及我们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有关。

《自信的觉醒》是一本直面自卑感的书,作者提出,一个人不自信的根源,不是因为他不够好,而是缺失自我评价体系。

没有自我评价体系,就只能依靠他人的正向评价和认同才能让自己获得短暂的自信。

所以,建立自信的过程,就是建立正向的自我评价体系和他人认同体系的过程。

R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具体来说,就是在你内心产生自我否定的念头时,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觉察、了解自我:

首先是觉察到当下的自我否定已经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以及对于当下事件程度的判断。

你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过度在意了他人的感受。

接着,从事件的客观角度出发,分析所做出的行为和所产生的结果是不是真的无可挽回。

你所担心的事未必真的发生,比如上次没有及时回应你,你担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实际上可能只是因为个人原因,而不是认为你的汇报有问题。或者对方认为汇报可以有更好的改善空间,但并没有否定你的能力。

最后,复盘未来是否有更好的方式避免当下的这个问题。

如作者所说,自信不一定来源于成功,但一定来自于成长。

什么是“缺少自我评价体系”?

《活得明白》是一本心理咨询师手记,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木因为常常被同事笑话长得不好看,感到非常受伤,她求助于心理咨询师,问自己该怎么办。

咨询师听了她的问题就反问道:“你家没有镜子吗?你难道不知道自己的长相吗?”

小木一下被问愣了,经过深入的沟通慢慢发现,她把社会、媒体、身边人对美的标准,都内化成了自己的标准。

蒋勋|湖南美术出版社

“美”就是肤白貌美大长腿、长发披肩、A4腰,而她自己,眼睛不够大、有点胖、头发毛躁……

其实,从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看,到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都有两套标准,一个是社会标准,一个是自我标准。

社会标准是当下主流的标准,比如唐朝以胖为美,现在则以瘦为美。

自我标准是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标准,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对的,比如有人喜欢欧美的浓艳,有人喜欢东方的淡然,环肥燕瘦,各有所爱。

当一个人没有稳定的自我标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外界的标准所裹挟,别人说,太胖了,不好看,你就会怀疑自己身材不好。

但是当你的内心有了坚定的自我标准时,就可以理性地对待别人评价,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再被他人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拥有了强大的内心。

作为心理学必读经典,《自卑与超越》首创“自卑情结”一词,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导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从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阿德勒|上海译文出版社

阿德勒在书中写道:“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

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贪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于自己的估价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我们总会高估我们所拥有物品的价值,不愿意放手,因为它代表了我们是谁,但我们也很容易对我们的大部分所有物习以为常。

当生活被这种无尽的欲望所控制,我们认为拥有更多东西会带给我们幸福,但其实正相反,它往往会导致更多的嫉妒、自卑和痛苦。

俞敏洪在《朗读者》中说:“一个人从自卑到自信,绝对是180度的改变。”

而这个180度的改变,并不是你的外在变了,只是心态变了。

当你懂得自信不需要胜过所有人,只需要胜过昨天的自己。

那个不相信自己、害怕改变的人,才会变成闪闪发光的自己。

点个【在看】,愿我们能放缓节奏,用心发现生活之美。

主播 | 佳音,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生路长,只有身体无恙,

才能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

十点特创【自愈养生营】

邀请忠于自己,忠于健康的你加入~

营内每天养生知识放送,

专业养生顾问1对1解答,

每周定期养生课程分享,

与同频养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273d16e4be1b413838a0b1817e58a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