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应当美在天然上,而应当美在灵魂上——契诃夫
这部电影的主角外形都不算美丽,故事背景是灰暗沉闷的冷战时期,然而那段跨越物种与幽灵的畸恋却带给我们温暖美好的感受。
“怪物”这个词究竟该如何定义?丑陋诡异的容貌就不配拥有善良坚韧的内心了么?爱就像弥漫于莎莉·霍金斯浴室里的大水,将她寂寞美好的灵魂温柔包裹着,也许在那一刻,她终于找到了自己在这世界上的位置。
这是一篇浪漫至极的暗黑童话,被排斥在社会边缘的主角们——哑女、黑人、同志,他们相拥在一起,在这残酷阴冷的世界里互相取暖。
当我们满身缺陷,是否还配拥有爱情
《水形物语》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故事的主角并非是俊男美女,而是一条容貌畸形丑陋的男人鱼与具有生理缺陷处在社会边缘的哑女。
浪漫是什么样子,我们好像都知道。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相会,是势均力敌的精英人士在烛光晚餐下的互诉衷肠,是懵懂少女和俊美魔法师踩着鲜花气球的相遇,是一切美丽事物的合集。
当童话里的王子没有城堡、白马,灰姑娘也失去倾国倾城的容貌时,他们的相爱是否还那么令人神往呢?如果网文里的男女主变得一无是处、贫穷潦倒,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那他们的爱情,还能让我们大呼精彩么?
可能有时候我们潜意识为认为,只有那些拥有高贵出身、用之不竭的财富以及堪称完美的皮囊的人才配得到值得称颂的爱情,而我们向往的又真的是爱情本身么?
《水性物语》这部片子,把一切外在的条件全部剥除,财富美貌青春……甚至连交流的能力都去掉,只是向你展示赤裸裸的爱,两个一无所有的人的爱。
你不需要拥有多么优秀的能力去吸引旁人,即使你满身伤痕,病态疯狂,只要你爱了,那么你就拥有了爱情。
爱情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妙感受,它就像某个夏夜里忽然而至的一阵微风,爱的形状就是水,捧不住,抓不着,却紧紧包裹着你,真实而柔和。
边缘人物的尊严战争
电影中存在两股差异巨大的能量,一股是以理查德为代表的上层阶级的能量,一种是以女主角为代表的的社会边缘人物的能量。
理查德拥有整座实验室的控制权,他是一个丧失自我,完全遵循俗世准则的人,拥有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美貌娇妻,但他完全不想与之有情感上的交流
他的家庭也是儿女双全,但他似乎不喜欢和儿女待在一起,宁愿选择独处,就算不喜欢绿色,可是他还是买了一部限量版的绿色凯迪拉克。
当他试图把指头掰掉时,就意味着他曾经所处的那个完美的世界即将要抛弃他,失去自我,也不能活在他人眼中,那么这个人物就只能毁灭。
而与他对立的力量,则是以女主为中心的三人组,包括年迈的同性恋画家、皮肤黝黑的清洁女工、饱受欺凌的苏联间谍科学家。他们和聋哑的女主一样,都是不被这社会重视的小人物。
他们是透明的,孱弱的,被理查德所代表的完美的上层阶级排斥在外,直到一条丑陋古怪的男人鱼出现将这几人串联起来,他们才渐渐变得团结,分工明确地将人鱼救出放归大海。
哑女和男人鱼坠入爱河,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最开始并不能被同为边缘人物的画家和黑人女工接受,尽管那时他们正遭受着整个社会的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还是选择以同样的眼光去看待这段畸恋。
但爱情的力量永远神秘不可捉摸,也许是被真挚的哑女感动,他们都成为了她的帮手,也实现了各自的自我认同和对所谓“常规”标准的反思。
女主虽然有不可改变的生理缺陷,但她并不为此感到自卑,反而比那些“正常人”更加温和沉静,优雅大方。她虽然能接受外界所有的信息,却不受影响,专注于自我的判断,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她才能最先接纳人鱼,在他人眼里,人鱼可能古怪骇人,充满危险,而她只看到了他的善良与孤独,义无反顾地与人鱼相恋。
紧随其后觉醒的是同性恋画家与黑人女同事,画家和女同事都极为渴望外部世界的认同,却始终不被接受,女同事对理查德刻意的侮辱持一味忍让的态度,但他们最终都被人鱼和哑女真挚的感情打动。
画家和女同事选择了友谊,站在哑女这一边,不顾周围反对的声音做他们内心觉得正确的事情,而在营救过程中突然出现放他们一马的科学家,则是放弃了间谍的身份,顺应自己那颗赤子般热爱科学的心,用生命保护了实验对象。
无论何时,请做好自己
在理查德那方的调查人员看来,偷走人鱼的团伙一定组织有序,计划精密,才能在他们眼皮底下完成这样的“壮举”,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所谓的强大的团伙成员只是他们眼中如同蝼蚁般的人。
画家、科学家和女同事不过是选择了真诚地对待自己,突破了世俗偏见的囹圄,以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去维护内心的信念,便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与人相处不需要刻意讨好,遵循自己原则的人才最有魅力,即使雪虐风饕,我也要凌寒而开,懂得欣赏的人,自会寻迹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