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为何采用怪异的双炮塔结构?

2022-08-03     樱桃谈娱乐

原标题:二战美国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为何采用怪异的双炮塔结构?

多炮塔坦克为二战前重要的坦克发展线路之一,在二战初期仍有T-28等坦克型号投入实战,与这些传统多炮塔坦克相比,美国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的多炮塔结构却独树一帜,显得十分怪异,那么它的设计思路是怎么回事呢?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M3格兰特/李的结构

作为一款以M2中型坦克改进而来的中坦,M3的身上有不少M2的身影,它那平衡式悬挂就和M2几乎一模一样,车体结构同样高大。

车体动力为传统的后置布局,通过传动结构将动力引导至前方,主动轮前置;初期采用铆接钢装甲,在遭受榴弹打击的时候铆钉崩飞,后期改为焊接结构。

M2中型坦克

最与众不同的是坦克火力布置,坦克顶部高处布置一座主炮塔,炮塔内安装一门M5型37毫米坦克炮,在主炮塔上还有一座小炮塔,内装一挺勃朗宁机枪;在车体的右前方,又镶嵌式的布置一座炮塔,安装一门M2/M3型75毫米炮,因为结构限制,炮塔只能从正面向右前方转动一定角度。

关于M3格兰特/李的名称由来,乃是1941年时,英军接收M3中型坦克,将其以尤里西斯·S·格兰特命名,对美军使用的版本以罗伯特·F·李命名。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坦克战+支援步兵的设计思路

M3中型坦克的设计参考了法兰西战役,它的双炮塔布置并非是设计师一拍脑门之作,而是有着系统的设计思路。

从坦克两门主炮的作战任务就能看出其中端倪,法兰西战役之时,大战中使用的坦克大部分装甲厚度并不强,至少德军的一到四号坦克,使用当时主流的37毫米坦克炮仍能够有效应付,因此M3主炮塔上的M5型37毫米炮主要的任务是反坦克作战。

早期四号无法有效抵御37毫米炮

而车体右前方的75毫米炮,通过B1重型坦克和同时期研制的丘吉尔重型坦克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坦克主炮即用于反坦克作战也用于支援步兵,是有一定的分歧的,就连当时德军也是同时装备专门坦克战的三号,和支援步兵的四号坦克,因此设计之初M3的75毫米炮本意是用来发射榴弹支援步兵。

也就是说M3以高大的体型,将反坦克作战和步兵支援作战合为一体,打算用同一种坦克型号满足前线部队所需,同时降低后方生产压力,便于提高产量。

安装两种坦克炮的B1重型坦克

从这个思路来看,M3格兰特/李设计之初还是有一定考量,对法兰西战役等实战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前瞻性,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实战变化

M3中型坦克的设计较美军原有的M2更加先进,考虑了更多实战需求,如果该坦克在二战初期的法兰西战场亮相,必然是德军头疼的对手,然而它于1941年8月生产,等到走上战场,士兵们操作熟练,已经是当年年底的事了。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这个时期坦克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交战双方都不断地增加坦克主炮口径和装甲防护,以至于M3专门用来反坦克作战的37毫米炮只能用来打打装甲车,反坦克任务反而由发射穿甲弹的75毫米炮来担任。

正是如此,M3的生产时间很短暂,1942年之后就不再生产,反倒是在它基础上研发而来的M4中型坦克,则放弃了37毫米炮,直接安装了一座更大型的炮塔,内装一门75毫米坦克炮,用一门主炮统一了坦克战和步兵支援两个任务。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从整体来看,M3格兰特/李的出现有一定的进步性,至少在它刚刚问世的时候虽不是最强的坦克,倒也是北非战场上一个不好应付的对手。然而它的设计仍然太过于谨慎,没有考虑到日后武备升级的需求,所以M3格兰特/李除了取消上层建筑的自行火炮改型,几乎没有变动太大的作战型号出现,整体水平没什么变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1a9f6e8fa953609fa7b7e90de4492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