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追着“仗剑走天涯”的梦,走了很远的路。
不管走多远,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还是要回家乡的,毕竟父母在那里,静静守候。
可是父母总有一天,会先走一步,家乡变成故乡。
如果你的父母走了五年之久,你慢慢明白,自己和故乡也陌生了。
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去农村老家走一圈,就明白了。
01
关系变淡了,没有几个人欢迎你。
我们想象,自己离家多年,也有了一些成绩,甚至是开着豪车回家的。总有村民,会夹道欢迎,问东问西。
有亲戚朋友,对你的人生历程,很是好奇,也有羡慕的目光。
当你开车到老家,发现认识你的人,已经不多了。并且大部分的村民,都去城里定居了,荒凉的场面有,热闹的场面,找不回。
贺知章八十多岁,回到家乡,写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他是唐朝的大臣,名气大得很,但是到了村口,没有人在乎,只有孩子把他看成陌生人。
父母过世后,很多亲戚关系,已经弄丢了。
俗话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村里的人,不再用羡慕的眼神看城里人,因为大家都在城里混过,在城里也有房子。
关系疏远了,彼此都是陌生人,还有什么好搭理的。有的村民,立马会防备你,认为你在打什么鬼主意。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村里人也习惯了各自安好,或许是大家都不会在村里长住的缘故吧。
02
老家住不惯,到底不如城里那么好。
把老屋收拾一番,你就可以住下来;小院子里,种上花花草草;门口的鱼塘,也应该可以利用。
想法很好,但是你真正要住下,烦恼就来了。
毕竟,父母过世五年后,不出意外的话,你也一把年纪了。甚至都六十多了。
农村老家,地方相对偏远,要去医院、购物等,比较困难。也许通讯设备不太好,遇到刮风下雨,还得停电。
蚊虫是有的,老鼠也有。
各种不适应,让你住着难受,找不到童年的感悟。毕竟,你的老家,并没有民宿那么整齐,也没有人服务。
你长期在城里住,那么你更适合扎根的地方,就变成了城市,而不是农村。
更现实的是,你在老家已经没有了房子。或者房子给了某一个兄弟,你没有使用权。
借住在兄弟家,也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苦。
鱼放三天发臭,人住三天讨嫌。这样的道理,你是感悟得到的。
带着寻找乡村风景的心而来,然后灰头土脸地回城,结局多半是会这样的。
03
兄弟姐妹走散了,不再一起回乡。
多年前,你每次回家,都热热闹闹,会品尝到父母做的土特产,也会看到家里很整齐。
父母没有闲着,把屋子收拾好,在你回来之前,被褥也会晒一晒,或者的新的。
小院里,花朵很美,是父母管理好的。小狗小猫,也是父母早已养的。
没有了父母的老家,兄弟姐妹不会一起回来了吧。毕竟,“主心骨”没有了。
不见兄弟姐妹推杯换盏,没有孩子们吵吵闹闹,也没有父母为你准备,回乡的滋味,大不一样了。
一个人回乡,却没有家的味道,内心难免会凄凉。
就是清明节,兄弟姐妹也不一定会一起扫墓。
很多大家庭,约定了一个规则——兄弟姐妹轮流来,每个人负责扫墓一年。
当我们这一辈的人不在了,父母的坟墓,还有人管吗?想一想,都心酸。也许晚辈们,自顾不暇,不会管了。
老家的一切,都很熟悉,但是没有熟悉的人,这日子就缺了什么。
最怕的是,兄弟姐妹早就翻脸了,你睹物思人,反而是内心有了内耗。不看也罢。
04
你的家乡情,子孙并不理解。
记住一个观点:农村老家是你的老家,不是你的子女的老家。
作为70后,我是深有感触。
我出生在农村,在十几岁就开始进城谋生。儿女们都是在城里出生。到了节假日,一家人才会到农村老家吃顿饭,偶尔住一晚。
晚辈把农村,当成了偶尔看一看的地方,谈不上什么家乡情结。
当老一辈的人,和晚辈谈自己在农村的历程,晚辈有点不屑一顾,甚至觉得是唠叨。
当你六十岁之后,再去农村居住,子孙多半会反对。
毕竟,你去农村了,子孙过节就得 奔波千万里,也担心你在农村生病,遇到麻烦。你的困难,会给子孙添加负担,不可取。
你带着儿女去农村,想要把祖辈留下的地,弄清楚。儿女可能回一句:“翻土一辈子,有什么用?”
是的,祖祖辈辈种地,不见富起来,反而一直穷困。儿女们是不想这样重蹈覆辙的。
若是你的儿女需要你去带娃,帮忙创业,你执意回农村老家,两代人都会闹翻脸。
05
鲁迅在《故乡》里写道:“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生活在变,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你有你的活法,别人有别人的活法。就是一个村里的人,都不一样。
父母走了五年,家乡的改变很小,但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小家庭,外面的世界,斗转星移。
终于,我们活成了没有根的人,也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扎根。
世人忙忙碌碌,都为了几两碎银,至于情怀,还是藏起来为好。
岁岁年年草木繁,年年岁岁人变老,随他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