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博讲堂”第六讲推出“恭王府水法楼细节探微”学术讲座

2024-06-18     博物馆世界

67日下午,恭王府博物馆、中国紫禁城学会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邀请故宫博物院正高级工程师陈彤,做题为恭王府水法楼细节探微的学术讲座。

恭王府府邸后罩楼西端的五间房屋内,曾经建造有奇妙的室内水景花园,样式雷图档中将其标注为“水法楼”。上世纪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林徽因,学者陈鸿舜、凯茨考察过这座水法楼,并留下了照片、实测图及文字记录。然而随着1937年辅仁大学女院迁入,为增添校舍面积,水法楼进行了大面积的拆除和改建,原有的室内建筑及装饰几乎荡然无存,此后,曾作为办公室使用。直到2006年,随着恭王府府邸修缮工程的全面启动,王府内最为神秘的水法楼室内景观复原研究也随之展开。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与学生陈彤一起做了深入研究。陈彤老师结合室内残留遗迹及历史资料,经过精密测算,以三维立体模型图的方式初步还原出水法楼曾经的样貌。

本次讲座的重点是当年研究水法楼的成果及存在问题。陈彤老师首先以故宫倦勤斋为例,介绍了其室内装修中的“线法”通景画,继而以陈鸿舜先生文章及水法楼老照片中的“线法”通景画,分析水法楼与倦勤斋的室内装饰手法的相近之处,即真实的建筑构件与墙壁上手绘建筑水乳交融,营造出亦真亦幻的室内园林景观。随后陈彤老师对水法楼原有结构空间的改造和利用、原有结构的巧妙伪装、平面布局与竖向设计相结合、“线法”通景画扩大景宽和景深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最后,他总结道:“恭王府水法楼还存在诸多未解之谜,随着新的历史照片和样式雷图档的出现,原有研究成果需要持续地修正与完善。建议将水法楼的历史沿革梳理、历史图档的细节精细化解读、遗址现场信息的科学记录、虚拟数字复原等内容结合,从样式雷的设计思想、空间尺度与比例、结构与构造、纹饰与色彩、遗址活化展示等多角度对恭王府水法楼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科学地研究与保护。”

此次讲座是恭王府博物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馆办公室、藏品研究部、综合业务部、教育传播部、古建部、物业服务处等多个部室业务人员和志愿者共30余人参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123a30e0cdb2b9d162031c76c59c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