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宁丨西宁第一中学(三十三)

2024-10-24     博物馆世界

老西宁

西宁第一中学

探寻古城的遗迹民风

感受河湟故土的苍凉

追寻渐渐远去的历史

西宁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地处壮丽的达板山和拉脊山两条巨龙之间,在数千年的青海文明史上,一直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我们的先民们在这儿与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像上孙家寨、沈那、卡约那样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它所表现出的自身价值,将永远在中华文明史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让我们从旧街巷名、寺院寻踪、村庄堡寨到旧校追忆、历史名人、沧桑留迹全方面感知西宁这座古城的历史发展渊源和自然人文形成的文化必然性。西宁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西宁城乡和全国各地一样,自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办新式教育以后,当时由于缺乏公共设施,条件困难,往往多以庙宇祠堂屋舍作为教室,纷纷设立学校。

老西宁

西宁第一中学现在的校址基本上是原来的广福观,但此前校址却在西侧的西宁第一中学统领寺。广福观,明朝会宁伯李英筹建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祀北极真武之神。永乐二十二年,李英陪永乐皇帝征朔漠,在回师榆林途中,永乐皇帝朱棣以名马宝刀赐李英,并诏许在西宁建真武庙。真武庙建成时,永乐皇帝已驾崩,由宣德皇帝赐观额,名为"广福观"。

清同治十三年,西宁府知府龙锡庆在广福观西侧购置民房,建起"北义学"。1924年,时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的马麒捐资维修了北义学,并将广福观屋舍亦扩建为校舍,以北洋政府颁给自的"锐威将军"名号为校名,改称"锐威学校"。解放后,更名为观门街小学。后来,观门街小学与西宁市第一中学对调校址,观门街小学迁往统领寺。

西宁这座城承载着“怀旧”情怀“怀旧”

不仅因为一座城市拥有深厚底蕴

更是为了沉淀情感,确立文化归属感

“怀旧”让光阴里的西宁更具魅力

而未来的西宁希望无限、高飏可期!

内容源自《老西宁》

图片源自百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022775e7f13fd9a30ac5fd7a9b379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