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止一种颜色,五彩斑斓才是题中之义

2023-07-10     影视前哨

原标题:青春不止一种颜色,五彩斑斓才是题中之义

导读:《经典咏流传·正青春》通过浪漫的青春之歌的吟唱,让“正青春”重新成为创作的潮流,为主流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黎河

对于一档经典的大型音乐文化节目而言,总台《经典咏流传·正青春》如何用综艺打造青春的多元图鉴?又如何在一次次经典的传唱中,让“正青春”的定义和面貌从模糊走向了清晰?

截止至7月10日17:30,节目共收获全网热搜热榜共计377个。节目相关衍生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达12.8亿+,节目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104.8亿+,央视频播放量累计达2456w+,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达5亿+。十一期节目的无数个表演,给出了完整的答案和留有想象空间的启示。

不语青春,

却处处是青春的时空线索

青春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代表青春?

如果说浅层的回答,要求某个具体的年龄段,或者某种特定的精神状态。那么更深层次的“青春”,却显得更具有流动性和包容度。

在《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一整季中,每一个作品的创作中都融入青春元素,通过青春叙事,诠释了个体与家国、青年与时代的复杂际遇,进而通过主流价值引领青年个体信仰价值,激发观众的集体共鸣和广泛认同。其隐含的青春线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方面,青春有其时间上的变迁。从童声的天真纯洁到少年的壮志激情,再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喟叹,“正青春”的理解没有局限在一个固定的阶段,而是让它在时光的旷野上生根发芽,多元的探讨也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产生感动。《那颗星星就是我呀》《少年行》《龟虽寿》《壮游》等作品,它们在时序上的连接,让“青春”也突破了时间的桎梏。

节目中,既有上海绣球花小合唱团和来自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小朋友们合唱的《那颗星星就是我呀》,让很多观众泪目,就连康震也感慨起儿时青春的浪漫:“只要你每天都在努力,只要你这颗星星每天都在放光芒,很多星星就会靠向你”;又有人在壮年和老年时对青春的坚守,经典传唱人赵传充满力量的歌声,带领我们回顾了53岁曹操的心怀理想与拼搏不止,感受到真正的英雄敢于吐露胸怀,心怀伟大的理想,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这些都鼓励更多观众能够打破年龄的束缚,携带勇气一往直前。

另一方面,青春也有空间上的流动。《经典咏流传·正青春》把青春的发生地布局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通过一些经典诗词记录下人们满怀理想、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望庐山瀑布》《渡荆门送别》《夜宿山寺》《房兵曹胡马》等作品的传唱中,它们虽然不语青春,但在人生的广阔天地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又何尝不是“正青春”呢?

二十多岁的李白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对着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心潮澎湃,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篇,男女声的二重唱让观众更加领略到“匡庐奇秀甲天下”的风光豪迈;苏轼在送别钱勰时所写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心境影响了不少观众,董宇辉携手五弦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书生意气与超然力量结合在一起,反而有种对青春的独特感悟。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保持了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更具哲学意味的解读,传统对“青春”的认知边界一直在被打破。节目中既有直抒胸臆,又有间接的情志表达,用年轻人喜欢的话语体系和审美方式,对“青春”的议题进行多元讲述。正因为这样,节目在进行经典传唱展现文化魅力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这种对青春探索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跨越界限,

青春化的表达才是内核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正在跨越更多界限进行情感表达。

最后一期节目中,《我愿意是急流》通过裴多菲对家国和爱情的态度,以及现场嘉宾们即兴作诗的丰富比喻,让当下的青年观众一样,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距离的界限产生共鸣。身处不同时代、地域的“青春”通过屏幕相遇、对话,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不同人、不同情感和不同精神的关联。

首期节目中,《青春万岁》中这首著名的序诗被经典传唱人唱起,最后一期节目中,其作者王蒙也与节目互动连线。撒贝宁问:“您为什么会用‘万岁’来形容青春这样一个人生的特定阶段?”王蒙分享道,“我们那一代青年人,正好赶上了中国历史最大的一个转折——新中国的胜利……我愿意为这样的在革命的凯歌声中度过的青春,而喊它一声万岁。”

能够看到,青春本身的印记其实在被时代雕刻。青春的短暂与绵长,都与时代浪潮及其当下人们的选择息息相关。从这样的视角看过去,《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不仅用诗词描摹历史的青春,更用传唱把青春驻留下来。正如王蒙最后所说,“喊万岁就是你要永远保持青年人的活力、青年人的乐观、青年人学习和奋斗的精神。”

与此同时,节目也引入更多类型传唱者的参与。《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的变化在于它既有很多来自专业院团的艺术家,包括张英席、王凯、洪之光和马佳一首《青春万岁》,通过歌声表达了青春的含义,用激情和热血演绎了青春的力量和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和光彩;

也有流行歌手能更轻易地抵达大众,吕方和周奇同台合唱《天涯若比邻》,为今年夏天毕业季的年轻人送上祝福。满载故事感的温柔声线,与洋溢着澎湃热情的嗓音结合,鼓励更多即将启程的人感受成长的力量,寻找成长的方向。此外,节目中还有很多非专业的演唱者通过自己独特的身份表达情感,展现各自群体的风采。厦门公安青年民警合唱团用阿卡贝拉形式唱响“咬定青山不放松”,挺拔的身姿就像诗中的竹子一样昂扬向上,唱出了萧萧风竹的不畏霜雪和勇敢坚毅,唱出了青青修竹的蓬勃生长和劲挺坚韧。

青春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呈现呢?《经典咏流传·正青春》还使用青春化的方式呈现技术+创意的舞台效果。

不管是许魏洲和张晓涵将国粹京剧与摇滚音乐进行融合,在AR技术营造的满堂春色中,带来热血沸腾的《向青春》;还是《兰亭集序》在“紧打”和“慢唱”的反差呈现中,展示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未来世界的科技感;或是鲜克组合将摇滚与“京昆”进行结合,融入带给他们灵感的唢呐曲《朝天子》,填词时也采用词牌“朝天子”格律,以一首《朝天子·辛弃疾》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对“金戈铁马”英雄气概的共鸣……经典传唱的创新表达已经成为节目常态。“青春”已经内化成节目的创作内核,话语生动鲜活。

炙热回应,

是青春之歌,更是议题启示

时代是出卷人,青年是答卷人。

尽管不同时代的“青春”考卷不一样,但青年赶考的艰辛与付出都值得礼赞。将历史表达与现实关联贯通,回答昨天与今天的关系,《经典咏流传·正青春》早已道出了题中之义。

从节目创作的角度讲,如果说类型杂糅、符号创新是作品外在之新,那么《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专注于青春书写的内在之新,则落脚在不断回应和思考“我们应该过好自己的青春”的重要命题上。“我觉得青春首先是一种理想。”正如康震所说,“只要有理想在,任何一个人都是‘正青春’。只要我们每个人保有这种初心,保有这种勇气,保有这种面向未来无限的好奇心,这个人就是活到一百岁,他都是那个少年。”

这档节目为这个议题精彩打样,即青春不等同于甜宠、伤痛,它能紧密地把青春成长与时代命题结合,在传唱中激励更多青年做到心中有光、肩上有责。正如有网友所说,“太震撼了,让人纵情感受春意的潇洒和青春的自在”“这种不畏霜雪、勇敢坚毅的青春风采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一百岁都还充满活力”……

事实上,也正是这些真实又具体的文本延伸出来的故事,营造出“青春”的具体语境,这也意味着每一次经典的传唱都有遥远时空的历史再现,也对准更当下、更显著的社会议题,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

这档节目扎根于现实的情境、表达了真实的情感,通过浪漫的青春之歌的吟唱,让“正青春”重新成为创作的潮流,为主流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总台《经典咏流传·正青春》通过这些遥远但有温度的艺术表达缩近了经典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一段段充满激情澎湃的岁月,一群群无所畏惧的年轻人通过一首首歌走出来,观众看到的是青春活力、热血拼搏和炽热滚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06602e755b8398ef1db3bbdfcd8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