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千般苦,万样难,诸事麻烦。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人不仅生活不愁,子女们还争着照顾。
有些老人本就过得困难,子女们还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想为父母养老。
同样都是老人,为什么受到的待遇差距如此之大?
其实仔细思考,那些被子女争着抚养,成为“香饽饽”的老人,大都有以下这3点特征。
去年冬天,小区里林阿姨应儿子儿媳邀请,住到家里帮忙带娃。
同住一个屋檐下,很多家庭婆媳之间免不了闹矛盾,每天剑拔弩张。
但林阿姨一家截然不同,婆媳俩和和气气,晚饭后,常常能看到两个人一起在楼下遛娃,言谈举止随意自然,就像亲母女一样。
有次大家在小区闲聊,有人向林阿姨“取经”,询问她用了什么“妙招”,婆媳俩竟然相处得这么和谐。
林阿姨笑了笑,说道:
“哪有什么妙招呀!我不过就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从不干预小两口的生活,光做事、不说话,自然相处得好。”
听林阿姨说完,我深以为然。
很多老人与子女相处时,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其实就是“操心太多”,过度干预了子女的生活。
有些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总是这看不过去那瞧不上眼,总想利用自己身为长辈的身份,对子女生活指手画脚。
可想而知,最后很容易闹得鸡飞狗跳,家里战争不断。
作为老人,一定要放平心态、拎得清,将子女视为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切忌过度干预他们的生活,否则,晚年生活可能很难太舒服。
父母对子女的爱最为无私,但人老了,还是要给自己留条退路。
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里不慌”。
老家村子里有位老爷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给儿子在城里买车买房,把“棺材本”花了个精光。
儿子刚结婚的时候,老爷子伸手要钱,夫妻俩都没什么意见,给得也痛快。
但日子久了,儿媳妇开始不乐意了,每次要钱都会质问老爷子:
“上次不是刚给你1000块吗,这才几天就花完了,也太快了吧!”
儿媳妇的话,让老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日子过得相当憋屈。
有次三九寒冬,老爷子发烧感冒,因为不想跟儿子儿媳要钱,一次医院也没去,硬生生地挺了过来。
现代生活压力大,年轻人挣得少花得多,很多时候都需要父母伸出援手。
因此,如果老人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不仅不用向子女张嘴要一分钱,反而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腰杆自然会更硬,子女也更愿意赡养。
人老了,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要排在后面。
前天在楼下遇到邻居赵阿姨,一个月不见,她整个人憔悴了许多。
后来经过交谈才知道,原来年前她生了场大病,在医院一住就是半个多月,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赵阿姨感慨:
“人老了就是老了,做什么也不中用,现在小孙子也带不了,更不能给儿子儿媳煮饭,小两口在家天天叫外卖,日子长了哪能行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就算老人自己生病,操心的也是子女、孙子,担心他们的生活。
现代家庭中,老人就算退了休,也很难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反而要继续帮子女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而这一切的大前提,是老人的身子骨足够硬朗,不仅能照顾自己,还能帮忙照顾孩子,分担家务。
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旦老人生了病,生活不能自理,久而久之,就算再孝顺的子女,也难免产生负面情绪。
正如网上有人所说:“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孩子爱父母是人性。”
尽管这句话有些现实,但“话糙理不糙”,很多时候恰恰正是如此。
老苗结语:
子女赡养父母不仅是社会道德责任,更是法律规定应尽的义务。
我们作为家长,除了要引导孩子注重孝道之外,同时也要做好上面这3点准备,晚年时才能成为“香饽饽”,更受子女的欢迎,日子过得更舒坦。
今日话题:你觉得老人有哪些特征会成为“香饽饽”?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